进入六七月份,又到了毕业季,一拨学子将脱去学士服,迈入社会,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面临着很多改变和挑战。回想起6年前的自己,得益于一次实习,我多了很多勇气和一份淡定,那情绪得益于老齐。
我2013年硕士毕业,临毕业的前一年曾在传媒行业进行业务实习,就是在这时遇见了老齐——报社的一名主编。他冷漠、严厉又睿智的带教经历,搭起了一座从象牙塔到社会熔炉的过渡桥,至今让我仍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天来到报社,我们一行几位新进实习生,跟着师兄师姐一同和带教老师报到。老齐个头不高,瘦白,大大的眼袋,下巴上长着稀松的稍有泛白的胡子。
实习在没有任何前言的情况下直接开始了——找选题,写新闻。“到哪里找选题?”我问道,“问我干什么,我又不是你爸。”老齐对我的第一句话就像一个大沙包垂直砸在我脑瓜上,惊呆过后,我还初生牛犊不怕虎似地继续问:“我是新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做。”“新来的,今天第几天?”“第一天。”“好,今天算你是新人儿,明天你就是个老人儿了。”
看着老齐很无所谓的样子,我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心里嘀咕着:这哪有一点带教老师的样子。面对着第一天实习上一稿的“作业”,我差点哭了出来,经师姐的提醒,开始疯狂地在几个网站上找新闻线索。
这就是我在老齐手下实习的开始,一个惊雷般的开始,而实际上,老齐说的话都是进入社会的真理:离开学校,没有那么善良的老师,甚至填鸭式地教你知识,“我又不是你爸”,任何人没有义务带着你成长。而“老员工”的论调更告诉你:同一天入职的新员工,谁最先找到了主人翁的姿态,谁就先游出了堤岸。
老齐接到了来自杭州的活动邀请函,他在实习生中看了一圈,最后示意我去。从布置工作到出差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我只在接邀请函后,网络搜索了一下活动的名字,浏览了部分新闻,感觉发一篇官方的宣传稿就算完成任务,其他选题在现场随缘。时间转眼到了出差的日子,老齐来到了办公室,热情地招呼实习生们出去吃饭。
就近的小餐馆,一张圆桌,大家落座,我被老齐专门叫到了身边,本以为是给我打气送行,关心地说句“路上小心”,然而,他说的是:“说说你策划的选题,准备带回来几篇稿子?”我登时呆在那里,方便筷在我的手里,怎么都掰不开了。
看我的样子,老齐嘴角挑了一下,“今年大会的主题是什么?对比往年有什么不同?往年都报道了哪些角度?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连珠炮似的问题,让我无力招架。最后老齐说:“退了你的飞机票,这样根本不用去了。”吃吃喝喝的同门们此刻也安静了下来,全看着我,我头一次亲身体会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的感受。
最后,我还是登上了飞往杭州的航班,只是老齐的那些问题,像一盆火锅,在我心里不断地沸腾着,吃饭、睡觉,满脑子全是选题、选题、选题。没有提前做功课,只好临阵磨枪,我像一条泥鳅,在装载了千余人的大会场里不断地穿梭。3天后回到北京,老齐早已轻松不羁如常。选题会开始,轮到我报题时,我拿出了连夜赶好的稿子,两篇成稿和一个选题成文框架,老齐翻了一遍,“行,还让我有点新鲜感。”我如释重负。
社会中的考验处处都在!在学校里,可以偷懒、放松,而职场中,除了迎头赶上别无选择。任何一项任务的背后,都不是顺理成章那样轻松,而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扎实的调研、用心的思考,让挑战变得可控化,才能有胸有成竹般的自信。这是老齐用一场“鸿门宴”教会我的。
当年跟老齐实习了3个月,他教会我的道理还有很多,当时只觉得好辛苦甚至好折磨,直到毕业走进职场后,经年累月中,才发现,他教会我的那些都是能博彩的宝贝。每当老齐教诲的原则在我的工作执行中有所松懈时,我还会想起他说的:“做得不好,不要出去和人说你做过老齐的实习生。”
□韩冬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