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悌园”,有一组“二十四孝”主题石雕。沿着通惠河边一路往西,所见到的第一个石雕就吓人一跳。只见一位古人抱着一个粪桶,脸上露出一副复杂的表情。旁边的解说牌刻着四个字:尝粪忧心,往前走几步,就是“为母埋儿”。(6月24日《北京晚报》)
《二十四孝》是二十四个孝子向父母行孝的故事,历代流传,成为孝道的“标准”,但古代典籍并非全部适合今天这个时代。鲁迅先生早就指出,二十四孝图的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认为其“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还有的反常理反人性,会让人非常反感。“为母埋儿”“尝粪忧心” “恣蚊饱血”就属此类。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也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但在现代科学发达的今天,何必用得着“尝粪忧心” “恣蚊饱血”?
宣扬孝道文化,切莫食古不化。在价值观日益多元的公民社会,我们更应该注意孝道文化及传统文化宣传的严谨与意义,切记要与时俱进,不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让人们产生了歧义甚至误导,则与文化宣传的功能和责任背道而驰。只有审慎、科学地对待传统文化,宣传、挖掘和引领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孝文化,比如制订、宣传更符合现代人进步思想与伦理的“新二十四孝图”,就要比一味照搬的旧二十四孝,无疑有着更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更为迫切的形势要求。
□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