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时光很重 父亲很轻
从今不薄读书人
■征稿启事
风尘仆仆的梦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今不薄读书人
——鲁迅的“北京印记”
 

无论是住在菜市口附近的绍兴会馆,还是后来搬到八道湾,鲁迅都要来这个院子上班。就是在这里,周树人作为民国教育部的公务员,办了不少有意义的事情:大力搜求各种图书,准备建立“规模宏大”的“中央图书馆”,筹备京师图书馆迁馆和建设分馆;计划编刊《文教》杂志等,特别是还受命与钱稻孙、许寿裳等合作设计国徽、审听国歌和审定注音字母。其间,鲁迅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兼科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且须总统钦定,直接听命于社会教育司司长,主管社会文化、科学、美术等事宜,同时著书立说,翻译国外进步作品,参与并举办各种文学团体。

走到院子的第三进,里面还有当年作为北京市外事实习学校的实习饭店时留下的厨具,最后面一道门紧锁着,透过门缝,已经能看见几十米外的神州第一街 —— 长安街了,期待这个院子早日利用起来,重见“光明”。

“周氏兄弟旧居”:创作《阿Q正传》的地方

鲁迅在绍兴会馆住了7年之后,于1919年8月买下八道湾11号院——从交下订金,到请砖瓦匠、木工、玻璃工装修,到当年11月21日携二弟周作人一家入住,再到12月31日从绍兴接来母亲、妻子及三弟周建人一家,阖家同住,再到1923年8月3日因兄弟失和搬出,鲁迅在这里居住了3年多时间。

如今,这里早已不是当年的街巷景象。2015年3月,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中部正式迁入赵登禹路8号,成为这片街区新的主人,令人欣慰的是,校园内保留了修缮一新的“周氏兄弟旧居”。

从西门走进位于赵登禹路与西直门内大街交会口东南角的这所学校,迎面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建筑“志成楼”格外醒目,这座楼是从三十五中高中部旧址整体迁建过来的。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前身是志成中学,李大钊先生是建校董事之一,并在学校旧址的老楼——“遵义楼”工作过,异地复建后的“遵义楼”占地约800平方米,被命名为“志成楼”,作为学校校史馆使用。楼前有一副对联:“百年志成先贤初心宣武功 今兹卅五吾辈夙愿弘文治”,中间是校训“勤美 严实 诚真 勇毅”。

三十五中吴静瑾老师说,这座楼是在新建高中部时从原来地方整体搬过来的。“当代著名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当年从辅仁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在志成中学。”

和志成楼前空地的地砖完全不同,楼前左侧一条道上铺着的是石块,有的石头上写着“八道湾胡同”字样,提示人们这里就是当年胡同所在的位置。

走进第一道门,迎面是一道影壁墙,上面写着这个院落的来龙去脉:“这里,见证了蔡元培、毛泽东、胡适、刘半农、钱玄同等先驱的笑语,见证了他们投身新文化运动的热忱,见证了新文化运动的轰轰烈烈。这里,留下了鲁迅先生黾勉勤奋、笔耕不辍的高大身影,记录了一个伟大灵魂思索立人的痛苦……”(三十八)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