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赞赏“快乐着有学上就OK”的心态
长城保护离不开全民参与
谨防“黑代理” 成劳动争议处置“搅局者”
虚假整改 危害性极大
惩戒
搭建“立交桥”让更多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规范网络问诊 还须监管“对症下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6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赞赏“快乐着有学上就OK”的心态

 

学习是为了进步,为了更好生活,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因为不切实际的追求,让孩子为不适合自己的学习而苦恼,岂不是事与愿违吗?当今世界,不学习肯定不易生存,但学什么、怎么学却需要自我一些。“快乐着有学上就OK了”,应该赞赏这样的心态。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们眼下最关心的就是成绩,因为那关系到能否录取以及可能的去向。朋友圈里一位孩子也是考生的朋友却说:“我们就没打算上什么985、211。快乐着有学上,一切都OK了。”

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逼着”孩子拼搏冲刺的当下,有人觉得说这话是缘于“底气不足”。且不说事实未必如此,人家或许另有选择。即便果真没有考好,不也是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吗?从另一个意义上理解,焉知人家不是把高考这件事看通透了?

现如今,从幼儿园开始,孩子进哪家门,读什么校,直至大学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已经被许多家长看重并追求到了非理性的地步。尽管舆论不断批评围绕教育出现的种种怪象,但却难以扭转局面,甚至反而花样翻新。说到底,就是因为现行教育体制关联就业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年轻人的前途,高考更有“一考定终身”之说,或“前程似锦”或“沉沦底层”,谁敢掉以轻心?所以,人们才对“起跑线”“学区房”“重点校”之类趋之若鹜。在这件事上,无论条件、结果如何,人们确实是“从娃娃抓起”了。

改变这种状况,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包括高考在内的现行教育体制和就业政策导向,但这需要国家层面的决策、各级政府的实施,而且不是短期内能够完成的。而孩子的教育等不得改革的完成,现实又面对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怎么办呢?不妨先从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孩子的学习选择入手。

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人同此心,无可厚非。但是,除了客观条件决定了不可能人人都能够上好学校之外,还有个人条件差异的现实。譬如,人的聪慧与否,并不都与后天的教育相关,甚至不与个人是否刻苦努力相关。有的孩子不用督促就能够自觉学习,而有的孩子即使被家长千方百计送进好学校也成绩平平;有的孩子长于动脑,而有的孩子动手能力更强;即使同样喜爱某一学科,有的学生倾向理论,而有的学生偏重应用……个人条件千差万别,不可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何苦逼着孩子去学他(她)不感兴趣也没有能力学好的东西呢?逼迫之下又何谈快乐?

当然,让孩子硬着头皮拼高考,有可能跻身重点院校,但是不是每个学生就因此踏上人生坦途呢?不一定。君不见翘课混日子者有之,中途辍学者有之,毕业后学非所用者有之,大学生“回炉”再读职高者有之……为什么?大抵都与个人兴趣或职业规划“不适合”有关。如此这般,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机会,而且孩子也没有乐趣可言,空有985、211的“名头”何用?

接受教育是人人都有的权利,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却因人而异。既然我们承认人的自身条件存在差异,既然客观现实就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为什么在接受高等教育上偏要只认985、211,而不屑更适合自己的其他院校呢?

学习是为了进步,为了更好生活,本来是件快乐的事情。如果因为不切实际的追求,让孩子为不适合自己的学习而苦恼,岂不是事与愿违吗?

当今世界,不学习肯定不易生存,但学什么、怎么学却需要自我一些。“快乐着有学上就OK了”,应该赞赏这样的心态。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