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余晖里的母亲
城市里的新市民
■征稿启事
这个世界,有一种精神不死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期待您的来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世界,有一种精神不死
——三访燕南园
 

1925年,新校园初具规模,燕京大学迁入新址,为给教职工提供住宅,学校在勺园旧址东侧兴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园林式校园即燕园——因位于燕园南部而得名燕南园,除泥石砖瓦外,其他建筑材料多由国外运来,门扇窗框的木材是上好的红松,精美门把手由黄铜制成,房间里铺设打蜡地板,楼梯设在屋内,屋角有造型典雅的壁炉,卫生间里冷、热水分路供应,每座住宅还有独立的锅炉房以供冬季取暖,上下两层楼各有独立的卫生间。

燕南园里多两层小楼,附带一个小花园,花草林木格外繁茂。这些小院编号从51号到66号,从燕大到北大,一直没有变更。20世纪50年代初,这里西墙北端向外延伸,多了编号为50号的新宅院。如今,在一些小楼门口,还能看到当年挂上的黑底白字门牌。

“取的是美国城郊庭院别墅的模式,或小楼或平房,一色的灰砖外墙。”《北大燕南园的大师们》一书代序中这样写道。

“住燕南园的一定是知名学者”

我们第一次到访燕南园的季节,恰值4月末,北大校园、燕南园里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之所以要到这里来,就是因为这里曾经居住过冯友兰等许多大师级、传说中的人物,具体还有哪些,开始还真不完全清楚,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有历史学家洪业、向达、翦伯赞,数学家江泽涵,物理学家周培源、饶毓泰,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冯定,语言学家王力,美学家朱光潜,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记得早年北大有句很流行的话:“知名学者不一定住燕南园,住燕南园的一定是知名学者。”还有年轻学生曾表达自己的梦想:“奋斗二十年,走进燕南园。”由此可以想象,燕南园在北大人心中的地位。

从西北角进入燕南园,走上一个长坡,迎面一栋二层小楼是51号,一扇半开半掩的门,庭院里草木葱茏。

“这里原来居住过物理学家饶毓泰、数学家江泽涵。”蒋部长还专门请来一位老师讲解。

饶毓泰何许人也?芝加哥大学学士、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南开大学物理系主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吴大猷、江泽涵、陈省身等都是他的“门下”。

后来第二次到访燕南园,专门约好了到51号院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看看,那天恰好院长们都不在,不过却有机会参观了这栋楼。

走进51号院,只见门廊上刻着四个大字——“美学漫步”,应该是取自北大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同名图书。这栋20世纪20年代美式风格的建筑,灰砖外墙,室内装饰是典型的西洋风,墙上挂着一些油画……一层长方形会议室里,摆放着一长条会议桌,一侧摆放着海报,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里会不时举办一些研讨会。

(三十)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