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污水班的“铿锵玫瑰”
父爱是动词
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荣光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荣光
——北京宣南名人故居、会馆探访
 

北京最古老斜街:期待会馆和故居“复兴”

达智桥胡同往西不远,有一条不长的斜街——上斜街,据说是京城最古老的斜街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叫“檀州街”。由于历史上这条胡同里共建有三座关帝庙,因此得名三庙街胡同。在辽金时期,三庙街胡同就相当于今天的西单、王府井,是一处相当繁华的街区。如今,长椿街路口往南有条三庙街,其路北的小区就叫“三庙小区”,想来和这个不无关系。

一日路过,偶然一瞥,发现了上斜街56号门前挂着一块牌子,上书“东莞会馆”几个大字,大门两侧是保存完好的八字影壁,很是气派。传说这里曾是清雍正年间大将军年羹尧的故宅。光绪年间即1910年,由广东陈氏家族陈学陶等人购得这处院落,次年改建为东莞会馆,据说当时在后院设立了敬贤堂,主要祭祀袁崇焕等莞籍先贤。晚清进士、莞籍文人张其淦曾撰文:孤忠曾督蓟辽师,问前朝,柱石何人,赫赫大将军,足显山川聚灵秀;伟烈犹思东莞伯,愿后辈,风霜炼骨,茫茫新世界,好凭时势造英雄。

东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1700多年的郡县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如今的东莞,因“世界工厂”而闻名遐迩。东莞会馆大部建筑还保有旧时格局,历史上曾经居住过古文字学家、金文专家容庚,史学家、方志学家张次溪等莞籍名人。

走进东莞会馆的院子,基本都是拆改翻建的房子,只有中间一栋从屋檐、房柱等判断是老房子,据《增订宣南鸿雪图志》描述,“现仅有中方厅保留原状”“中方厅坐东朝西,为歇山过垄脊,筒瓦屋面,面阔三间”。

院子里的绝大部分房子都贴了封条,落款时间是2016年5月12日。

从大门口墙上贴的“致居民的一封信”可以看出,这里的腾退工作被列为西城区宣西风貌协调区北地块项目,从2015年3月31日就开始了。

龚自珍故居的“命运”:计划腾退

从东莞会馆往东,穿过名为“广安胡同”的马路,右手边的上斜街50号就是龚自珍故居、后来的广东番禺会馆。

只见一个高台上,一栋房子上的北侧挂着一块方形铝制牌子,上面写着“北京市西城区普查登记文物龚自珍故居”字样。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内阁中书、礼部主事,他自15岁起写诗,直到1841年49岁去世,总共创作诗集27卷之多,今存600余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诗句,至今仍然朗朗上口,久为传诵。他的诗,秉承了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等诗人的家国情怀。

一条夹道,直达院中,横横竖竖的几排房子,早已面目全非,令人想起龚自珍的《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绣院深沉谁是主?这座原本坐南朝北的故居,有两进院落,分为东、中、西三路,西路及会馆大门因拓展道路已被拆除,中路一进院为格局相对规整的四合院落,二进院现存四栋传统建筑。由于常年作为居住场所,年久失修,文物建筑翻改严重,多数建筑主体结构已经翻建,历史风貌保存较少。

据北京市西城区有关人士介绍,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太原会馆等5个市、区级文保单位2018年正在腾退中……

(二十五)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