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身边的名人故居、会馆
就在眼皮底下,这么多名人故居、会馆,咫尺之遥!
而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竟然浑然不觉。
过去两年里,我对周围的胡同小巷开始琢磨,开始行走,才发现,就在我们工作生活的宣武门、长椿街往南一带,云集了如此之多的会馆、故居。
而这些逃过大拆大建,虽然大多沦为大杂院的会馆、故居,在党的十八大以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北京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要加强保护和利用。
上斜街在金代,竟然就像今天的王府井一样繁华?!
龚自珍在京为官,在这一带居住多年,写下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名句……
以康有为、谭嗣同为首的1300多名举人在这里和胡同北侧对门的嵩云草堂即河南会馆聚会,由康有为起草了一份1.4万多字的谏书,反对割地赔款,要求外御强敌,内行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谏草亭犹在,而当年上千名举人的脚步声仿佛还能听到,他们聚集在杨椒山祠,一起公车上书,呼吁变法强国。
岁月悠悠,多少兴和衰、沉沦和奋起,多少人物的命运或喜或悲,就在这块土地上发生。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荣光。
我喜欢看故居,在青岛看过康有为、老舍等人的故居,在北京看过李大钊、郭沫若、茅盾、齐白石、梅兰芳、纪晓岚等名人的故居,看了故居,对他们的生平更为了解,对他们的成就更为理解。
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套用这句话,我要说,城不在大,有名人就行;街不在老,有故事就好。因为这些名人先贤的身上,往往凝聚着人类最宝贵的品质、精神,给后人以启发、勇气甚至光明,照亮前行的道路……
北京是一座千年古都,从辽金元明清到近现代,这块热土镌刻下太多帝王将相、革命志士、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历史痕迹。故居,就是这些“痕迹”最有效的物理载体,当然还包括会馆,因为会馆中“居住过许多名人,因而也成了名人故居”(古建专家王世仁语)。
“老城不能再拆!”近年来,具体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座城市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被列为市、区级文保单位的故居、会馆等直管公房类建筑启动腾退,并列出了时间表,使人们看到了希望。
2018年2月18日,即狗年初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笔者从长椿街到宣武门,再到菜市口,不到两小时的时间里,徒步探访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沈家本故居、杨椒山祠、湖南会馆、浏阳会馆……
(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