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创一代”助农场走上腾飞路
与东郊农场同岁共成长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一代”助农场走上腾飞路

路宝良
北郊农场原场长
 

1961年,年仅20岁的路宝良初次迈进占地15万亩的北郊农场,当时的他不曾想到,而后40年中,他始终和这片土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甚至到今天,年近八旬的他仍旧牵挂着北郊农场的点滴发展。

北郊农场位于回龙观,近年来,昌平区正全力将回龙观打造成“双创”社区。而早在40年前,路宝良作为“创一代”,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摸索实践。“那个时候也不知道什么叫创业,就是把农场发展好,做供给北京副产品的主要基地。”

路宝良回忆道,1978年,北郊农场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的机会,多种所有制的出现让农村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年之后,我们从亩产300斤一下子飙升至亩产1000斤,之后更是发展到亩产2000斤,尝到了发展的甜头,人人都干劲十足。”

接着便迎来了乡镇企业大发展,当时北郊农场有一家国营奶牛场,承担着向全北京市供应牛奶的重任,压力很大,于是北郊农场的奶牛场便将一部分奶牛分给所辖6个乡镇的39个自然村饲养。路宝良说,当时,每个村都建立了自己的奶牛场,奶牛数量累计超过一万头。“除了主营的奶牛场,我们还开设了砖厂、化工厂、活性炭厂等多家企业。有钱了,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红火起来。”

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中,路宝良自己也获得了不少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他从北郊农场所属畜牧三厂的一名小会计干起,历任畜牧三厂副厂长,北郊农场财务科副科长、办公室副主任、北郊农场副场长、场长。期间,他不仅俯身一线干实事,还自学考下位列国内会计顶级证书之一的注册会计师,理论实践两手抓两手硬。

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面临改革,时任北郊农场场长的路宝良在挑战中抓住机遇,他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开始全面向房地产业进军。“我们有15万亩土地,这是我们发展房地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但是我们没有经验,钱也不够,怎么办呢?我们便招商引资搞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利益,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很多经验、知识,培养了自己的人才队伍。”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想要盖楼,首先要打好基础,路宝良回忆,当年他们就是从基础建设干起。修路、引水、通电、引进天然气,这几件事路宝良带领北郊农场上下从零起步,先是修通了从回龙观到天通苑的主干道,接着又挖沟从清河水厂引来水源,建立22亩的变电站,又引进高压天然气。路宝良颇为自豪地说,他们用了3年时间,做好了基础建设,期间遇到大小困难无数,但都没能将他们击垮。

“我是场长,15万亩农场,50家多国营企业,1万名职工和3万名村民,我都要对他们负责,房地产开发涉及上亿元的资金,我更是不敢懈怠,那几年我的人基本就长在厂子里了,经常到了夜里还在主持会议。”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路宝良十分感慨。

2002年,年满60岁的路宝良“激流勇退”,但是他的心依旧和北郊农场紧密地连在一起。“就拿北京黑猪来说吧,这些年,我一直在关注着它的发展。”路宝良说,他退休那年,由于各方面的冲击,北京黑猪总存栏仅七十多头,为了保护北京黑猪这一我国独有的种质资源得以延续,北郊农场投入了巨大财力、物力和人力。2006年他们创建了“黑六”品牌, 2013年获得北京市著名商标,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北京黑猪已达到3万头的生产规模,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看到北郊农场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我感觉非常欣慰。”

□本报记者 张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