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河堤写大字 鼓舞职工士气
见证农场 翻天覆地的变化
致敬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堤写大字 鼓舞职工士气

杜文振
南郊农场原人力资源部部长
 

“南郊农场的前身是1949年9月正式命名的‘国营五里店农场’,这里是北京农垦的发祥地,也是北京最早的农场之一。”回溯历史,南郊农场原人力资源部部长杜文振的言语里充满了自豪。

杜文振1968年初中毕业,之后就回到农村务农,做了农业技术员。“有一年,我和我母亲两个人在生产队劳动,一年挣了110块钱,我买了一块北京牌手表,已经很知足了。如果年份不好,辛辛苦苦干一年,也许还得欠生产队的钱。”

1973年秋,南郊农场亦庄分场下属的铸造厂招工,杜文振听说后立刻报名。“到工厂当工人、挣工资,那在当时可了不得。”杜文振介绍说。

杜文振从小喜欢画画,美术字也写得好。在铸造厂,他还负责宣传出黑板报。而画画写字的特长也帮他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折。“当时,我们厂的板报就设在厂门口。一次,乡党委书记来厂检查工作,正好看到了我出的板报。那个时候,乡里正缺搞宣传的人。他看我的字写得工整有型,画画也好,就把我调到了乡里分场,专门做宣传工作。”杜文振说。此后,怀揣这项“特殊”技能,他又调到了南郊农场宣传部。

在南郊农场工作期间,杜文振印象最深的就是凉水河、凤河的疏浚工程。那时,河道里经常有淤泥,而当时机械设备又少,必须依靠人工来清理。农场需要疏浚的河道会分段给到各分场,然后再分给各村。各村再选健壮的劳动力“出河工”。白天,大家都在工地上干活,晚上就会睡在河道旁的窝棚里。这样的工程,有时持续一个月,有时持续半个月。“农场在工地现场设置了指挥部,而我就在指挥部负责宣传工作。我们在现场架设了一个高音喇叭。比如,哪个单位任务干得好干得快,我们就会编写表扬文稿,通过高音喇叭播送。”杜文振说。

为了鼓舞士气,杜文振还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写大字。他会先站在河堤的土坡上,用大竹竿勾勒出字的形状,然后同事再将白灰撒在其中。“我记得,当时写的是6米见方的黑体字,远远看上去,气势十足。”杜文振介绍说,那个时代没有电脑,会手写美术字的人很少,无论是领导还是同事,都对他另眼相看。

杜文振回忆说,河道疏浚工程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基本结束了。“以前,瀛海、亦庄地区种的都是水稻,后来突然不种了,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可是,河道里是真的是没水了,所以就谈不上疏浚的问题了。”2010年,杜文振退休了,但是仍旧心系南郊农场。目前,他正在帮助农场整理编辑《北京市南郊农场志》。

杜文振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农场依靠“瓦片经济”过日子。前几年,北京市开始疏解非首都功能,农场迅速将一些不符合首都功能发展的产业进行了搬迁、清退。“现在,我们农场发展的是观光农业、创意农业。我觉得,这是一条好路子,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自然环境。”

□本报记者 陈曦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