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师好”
岁月,请别再伤害她
走向国际中增强“自信”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好”

 

每当在媒体上看到有关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报复老师的报道。我这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想当年,我在学校教书、当班主任那会儿,师生关系是何等的融洽。

我是1991年从北京市东城区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和平里第一小学教书的。当时学校特别提倡家访,每年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将班上学生的住家儿走个遍。那时候孩子们都住学校附近,腿儿着串上两三条胡同,班上近一半儿的学生家便走完了。可不像现在,学生住哪儿的都有。每天上下学接送孩子的汽车都成一景儿了,校门口儿的大马路堵得那叫严实。

咱北京的家长忒实在,到哪家都对老师倍儿热情。家长对你掏心窝子,咱当老师的也不用藏着掖着,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照实了说。那些学习成绩不咋样,又爱调皮捣蛋的孩子家长听完立马儿撂下话儿:“张老师,孩子交给您咱一百个放心,就当您自个儿的孩子一样敞开儿了管教,不听话您随便打,随便骂。”

家里大人虽然放话了,可咱也不能那么做不是,毕竟体罚和变相体罚孩子也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隔三岔五地将问题学生留下单谈,补补课,晚吃会儿饭倒是常有。做这些全凭责任心,是义务劳动。孩子们明事理,知道老师是为他好,从不记恨老师,家里大人心里也跟明镜儿似的,绝对知老师的情。校门口接孩子等多晚没一个骂大街、甩闲话的。一天中午,我留个学生补作业,由于时间太长,许是家长担心孩子来不及回家吃饭,竟然买了两份快餐,给我和孩子送到了班上,弄得我心里怪不落忍的。

光阴似箭,如今我教的第一届学生算算年龄都奔四十了,不少人还和我保持着微信联系。大家伙儿在群里常常聊起上学时的趣事、糗事、幸福事,清晰如昨。

不久前,当年的语文课代表董竞将自己上学时的周记本拍成图片晒在了朋友圈。20多年了,上面我写的评语依然历历在目。感慨“流光容易把人抛”之余,我再次鼓励这个当年梦想当作家的“女生”不要放弃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可以继续练笔圆梦。

老话儿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我要说:“一日为师,终身朋友!”这辈子当老师,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愈久愈醇的师生情。

□张大锁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