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传承已逾千年,《黄帝内经》中的《灵枢经》也称《针经》。“广安门”在针灸领域的科研创新,同样令人瞩目。
2017年6月,影响因子高达44.405的《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广安门医院针灸科主任刘志顺牵头完成的《电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漏尿量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一文,文章通过500余例随机临床试验研究,证实了电针刺激腰骶部两个穴位能有效控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这是我国针灸学者迄今发表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章之一。
“针灸科的传统优势病种,是治疗颈肩腰腿疼、面瘫、偏瘫等疾病,治疗尿失禁,扩展了针灸的治疗领域。”刘志顺说。
抑郁症是发病率逐年增加的全球性精神卫生疾病,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兵教授团队经过10多年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外耳中央及外耳道分布有迷走神经耳支,用耳针刺激这个区域对癫痫和抑郁症等疾病有较好效果。
缘何如此?在朱兵等人指导下,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副主任方继良和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专家合作,对18 例患者富集迷走神经的耳甲部进行刺激治疗,1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耳缘部刺激,每天治疗2次,每周5天,治疗4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功能磁共振的静息态扫描,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脑默认模式网络功能的连接存在异常改变,与临床好转明显相关。
“刺激耳部迷走神经,产生了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脑默认网络的调节,可能是其疗效机制。此技术可能会成为抑郁症患者更易于接受的新型物理疗法,值得推广应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研究室主任克里斯托博士说。
此外,耳针刺激迷走神经,还可治疗糖尿病、肥胖症,是针灸领域创新发展的一个实例。
“纯中药干预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针刺缓解乳腺增生症疗效”“电针和手针缓解频发性、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比较”……“广安门”门诊大楼里,不时可见临床试验或随机对照试验的患者招募通知海报。
海报的背后,是“广安门”每年投入2%的年收入用于院级科研基金、各级课题配套经费,调动了大家从事研究的积极性。
雄厚的科研实力,成为“广安门”持久发展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医院肺癌、糖尿病、冠心病等传统优势病种研究团队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团队成员成为12个国际或国家级学会(协会)的二级分会主任委员,依托科研成果建立的诊疗方案或诊疗技术,形成行业标准,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