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卸煤女工的暖心事儿
母亲花
一所60多岁的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所60多岁的中医院蕴藏着怎样的“民族自信”

 

当年,薛伯寿还在上海学中医,有关那场瘟疫的详情,他是后来听蒲老说的。如今,回忆起60多年前的那场“战役”,在“广安门”一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满头银发的薛伯寿语调都高了一些:“这证明了中医不仅能治一般的病,危重传染病、西医不能控制的病,也能治!这个了不得!难怪周总理称颂蒲老是‘高明中医,又懂辨证法’。”

同一时期发生的腺病毒肺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发生的流行性出血热、21世纪的“非典”……薛老一一数来,“中医药治外感热病、温病,疗效好”。

研讨会上,国医大师薛伯寿薪火传承京津冀工作站正式授牌,由他编写的《蒲辅周医学经验集》首发。

“我从 1963年拜师,侍诊13载,大开眼界,整理编写蒲老医案、医疗经验,更是终身受益。”回忆起往事,在治疗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内妇儿科疑难病症方面都具有相当造诣的薛伯寿感慨万千。

2003年“非典”发生时,薛伯寿灵活运用治疫名方“升降散”,有加有减,及时编著《“非典”辨治八法及方药》,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印成小册子赠予一线人员,被称为及时雨。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繁衍至今生生不息?真的和中医药有莫大关系。”薛伯寿说。

多年来,“传承好、发扬好蒲老的学术思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成为薛伯寿最大的愿望。如今,他还每周出门诊,临床带教,参加保健会诊,是广安门医院看病涉及病种最广的医生之一。

“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没有中医的复兴。中医药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增强自信。”薛伯寿说。

“中医药的自信,首先来自疗效,来自临床。”2017年11月23日上午9点多,“广安门”门诊大楼11层一间诊室内,国医大师路志正端坐桌旁,正在为患者把脉看病,周围簇拥着七八位学生,有的学生已经头发花白,或已是科主任,还有两位是从外地来跟师学习的,谈起自信,路老的回答简短而有力。

路志正幼承家学,19岁起看病,集数十年临床经验,形成了以“后天之本”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胸痹经验的研究”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他是2009年政府首次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如今虽已97岁,仍坚持每周四上午出特需门诊。

肿瘤,往往令人色变。广安门医院的肿瘤专科是全国较早成立的中医肿瘤科室之一。

“我们历经20年研究发现,通过固本清源,中医治疗可将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3.47个月,降低术后复发转移率6个百分点,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该研究201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肿瘤科主任侯炜说,“治疗体系也被《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收录,在全国65家医院推广应用,提高了肺癌临床疗效,节省了医疗费用。”

(十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