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母亲的泪水
父子两代工会情
抗争之路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4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争之路

 

新文化街上的古老屋宇和校园里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先烈的牺牲奉献,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启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懈奋进拼搏,沿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无数先烈流血牺牲铺就的民族复兴之路,接力奋斗。

“自由之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

李大钊生前曾撰短文《牺牲》:“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8岁。他临刑前留下的一张照片,至今让共产党人为之震撼:虽然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宽阔的额头是那么干净,浓黑的双眉是那么神态若定,标准的国字脸是那么平和……

因为,毕生“求达真理”的李大钊,为中华民族引来“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因为,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都坚信“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今天,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上,编号0001的那副绞刑架,无声地向世人诉说,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付出过多大的牺牲!

李大钊牺牲后,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接过接力棒,走上了这条从文华胡同24号“出发”的路……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为了建立新中国,全国有2100多万革命者捐躯,其中有无数的共产党人。

沿着新文化街向东,是实验二小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古色古香,历史上是一座王府。

“这是清朝八大‘铁帽子王’王府之一,也是出王爷最多的王府,13代17个王,可是最后一代落魄了,竟饿死街头,把王府卖给做过总理的熊希龄,成了熊公馆。后来熊希龄做慈善,把资产都捐出来投身教育,建立了昭慧小学、昭慧幼儿园,现在成了实验二小一部分。”伫立大门口,孙津涛介绍。

雕梁画栋,红砖绿瓦……正好是课间,院子里,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尽情玩耍、游戏,朝气蓬勃。

李大钊,以及所有为民族解放、人民翻身而牺牲的共产党人,如果九泉之下看到今天孩子们的欢笑,一定也会欣慰地笑起来。

再往东,是鲁迅中学所在地,也是原北平女子师范大学(1908年成立时名为“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李大钊、鲁迅、许广平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都曾在这里任教、学习。

从1901年的笃志学堂到如今的鲁迅中学,这里的一草一木见证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一个民族的奋斗和抗争。

“我们经常在课上给学生们讲三一八惨案,讲刘和珍君,讲鲁迅和李大钊。”鲁迅中学原校长郗明说。

校园内,一块“三一八遇难烈士纪念碑”上铭刻着刘和珍、杨德群的名字。两位20岁出头的青年“为了中国而死”,悲愤至极的鲁迅先生写下《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一句“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是一个古老民族在陷入沉沦和屈辱多年后发自肺腑的最强呐喊。

青砖雕花,回廊相连。藤蔓爬满了古老的教学楼。

“身穿棉长袍,浓浓的八字胡,在讲台上举起右手,向着学生大声疾呼着——这是李大钊曾经在这里任教时,学生对他的印象。”老校长郗明1969年入党,退休后有时间进一步搜集、学习李大钊先生的事迹,也多次应邀给社区、学校讲李大钊先生的故事。(四)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