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工人世家”“名师高徒”光荣起来
儿童乘车使用安全座椅当成共识
“二维码时代” 防骗意识不可少
遏制欠薪“实名制管理” 应广为推行
慎用
“小眼镜”应成社会“大关切”
保“生命通道”畅通 需“零容忍”执法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3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工人世家”“名师高徒”光荣起来

 

由于种种原因,“工人世家”、“名师高徒”的传统淡漠已久,甚至“断档”了。现在,我们能否让它重新发扬光大起来呢?这是一个课题,需要方方面面为之努力。

今年两会,有关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工人,提高工人待遇,防止技能人才流失……成了热门话题之一。近日读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接受记者采访的问答,涉及到其他人不大注重的话题——技术工人的爱岗敬业与家庭传承,以及技能人才的师徒传授价值。

郭锐从事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装配制造,是该领域屈指可数的“大工匠”之一。他参加工作22年,一直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从最初的拜师学徒,到成为合格工人,又通过自学提高,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当过班长,代理过工段长。成长过程中,他多次遇到转岗的机会,领导也有意调他做管理工作。他的回答是:“管理岗位很多人都能干,自己没啥特别的。如果转管理岗,就等于扔掉自己学的那些技能、掌握的那些知识,损失太大了。”这番话很实在,直言“损失大”,舍不得;又很理性,没有好高骛远,颇有自知之明。他还说:“每次拿起工具,比如一个钳子、一个锉刀、一把手锤,我就感觉这个动作实际上已经深刻在我的骨髓里了。”应该说,这种“当工人,凭技能”深入骨髓的情结,是郭锐不愿意转岗的重要原因。如果有更多的技术工人对自己的岗位都有这样的情结,又何愁“技工荒”?

郭锐放弃转岗的机会,还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的父母也都是技术工人。作为经历了艰苦创业年代的老一辈,他们的工人情结更深,也更朴素,踏踏实实,“从一而终”。从这个意义上说,郭锐的爱岗敬业,就是源于一种传承。不仅如此,他还把这种情结传导给了下一代:“孩子大了,觉得有一个首席技能专家爸爸,非常自豪。”如果更多的技术工人都能够这样代际传承,何愁产业工人大军源源不断地扩充?

工人情结与精湛技能,不仅在家庭成员中传承,更有传统中情如父子的师徒传授。对于带徒弟,郭锐有独到见解:“带徒弟不一定要多,而在于精。我没有精力手把手教几百个人,只能教好徒弟,再让徒弟去带更多的人。”为了带徒“少而精”,他坚持自己选徒弟,“找平时愿意学习先进知识,比较聪明,要求上进,能吃苦耐劳的好苗子。”以这样的标准“选”徒弟,保证了质量,也保证了传承。如今,他的23个徒弟中已有3个资深技能专家,4个技能专家和几个公司级专家。名师高徒,以点带面,何愁技能人才“断档”?

我国产业工人发展史上,常有几代人从事同一职业,甚至同一岗位的传统,钢铁、机械、铁路、邮政等行业,都出现过“工人世家”。某些行业还产生过几代师徒“名人”,说某人技术精湛,往往会说那是某位“大工匠”带出的“高徒”……如此,才使得产业工人队伍代代相传,工匠辈出,不仅令人羡慕,而且得到社会尊重,真是光荣得很。

由于种种原因,“工人世家”、“名师高徒”的传统淡漠已久,甚至“断档”了。现在,我们能否让它重新发扬光大起来呢?这是一个课题,需要方方面面为之努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是,大力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先让劳动和工人光荣起来!

□张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