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是患者随叫随到的“家人”
用传统经典挽救“奇葩荟萃”班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9年3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传统经典挽救“奇葩荟萃”班
——记石景山区水泥厂小学教师刘海燕
 

管理纪律极差、学生状况不断的班级,大概是每个班主任都不愿面对的噩梦,石景山区水泥厂小学教师刘海燕就碰到过这样“奇葩荟萃”的班级,但她咬牙接下了这个令人头疼的任务。

用“奇葩荟萃”来形容一个班级并不算夸张,因为这个班在全校纪律最差,状况多多:小A破坏力极强,会把身边暖气管上的白漆用小刀刮掉,用笔划讲台,弄坏花盆,脾气上来会把笔、尺子弄成几段;小B偷拿别人的东西,还从不承认;小C总爱欺负同学,看谁不顺眼就给上几脚;小D撒谎成为习惯;小E跟老师顶嘴属于家常便饭;小F从不完成作业,可是班里一有事,他就在旁边煽风点火……

前任班主任无奈地告诉刘海燕:“班里没有一天能安生一会儿,课间老师都不能离开教室,前脚刚进办公室,后脚就有学生来告状。他们从不会为别人考虑,面对老师的批评不为所动。”

听了同事的介绍,她起初跟着皱眉,但在细细琢磨后,她突然想到,这些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分不清是非对错。既然不觉得自己有错,又怎能接受批评呢?“如果我每天都像救火队员一样去灭火,那将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她决定不能就事论事处理状况,要另辟蹊径,采取更有效的治根的方法。

那个时候,她正好开始接触《弟子规》,也了解到一些学校利用《弟子规》改变问题学生的案例,决定引入经典来调教这些调皮学生。于是,她带领学生开始了《弟子规》的学习。

转化思想刚开始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顺利。学生把《弟子规》读完了,意思也算理解了,还能背全文了,可是行为上没有什么改变。问题出在哪里?在接受一次培训时,听到一位专家的观点“什么叫读过书?只读不做不叫真正读过书”,百思不得其解的她一下子醍醐灌顶:原来,学《弟子规》是要实践的,不是读了就完成任务。

找到症结所在的她开始引导孩子们从“孝”做起。她举办《百善孝为先》主题班会,精心设计每个环节。当学生谈到自己父母如何辛苦付出时,一下子就哽咽了;当唱响《跪羊图》时,很多学生流泪了……经典文字和现实融汇成一处,不再停留在书本上,孩子们好像突然明白过来,眼神里的迷茫冷漠消散了不少。

趁热打铁,她继续提出要求,让学生按照《弟子规》去为人处世,家长也要参与进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逐渐地,学生们知道了怎样做才是真正地孝敬父母。“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是最大的不孝。认识到这一点,学生们开始有了改变。之后,她又加入《孟子四端》《论语经典100句》等内容的学习,用经典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生们终于开始有了些许进步,奇葩行为少了,遵守纪律的多了,但是和正常的班级还有差距。对此,刘海燕心里有数,她说,教育从来不能一蹴而就,经典的力量不是万能的,不是老师今天让学生读了,明天他就有脱胎换骨的变化。

她坚信,只要播下正直、善良的种子,种子就会在适当的时候萌发,充满他们的心灵。她引用了故事《庄稼与杂草》的一句话: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庄稼长势良好。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2017年,她获得第30届北京市中小学“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称号。

□本报记者 任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