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沈从文的湘西
与爱换爱
往后余生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往后余生

 

去年深秋,经过N次激烈的思想斗争,父母终于“痛”下决心,准备搬到县城来过冬。

父亲81岁,母亲80岁。父亲有结肠炎,怕冷。老家虽是天然气取暖,但是老房子跑风漏气,温度上不去。多少次劝他们搬到县城都被婉拒。之所以下决心搬来,是因为父亲的结肠炎又犯了。各种药物吃下去,不见好转。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没大碍,一定要注意保暖。

过了霜降节气,气温下降,父母迟迟不来,说,再等等,这天还不算冷,院里的白菜还能再长长。

院里二十几棵白菜,满打满算不过几十元钱。这理由让我们哭笑不得。好吧,再等等。

父母收了白菜,收了雪里蕻,挖了菜窖,把菜入了窑,盖上玉米秸。院子打扫干净,东西归置好。父亲提了一个条件,每周回去一两次,喂狗。那条承欢左右的中华田园犬,父亲既舍不得送人,也不能带到楼上来。于是,父亲找到了常回家看看的理由。

父母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老家。

哥嫂装修了一楼的房子,买了家具家电。我给父母买了全自动洗衣机。我们都想让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过上体面安逸的生活。

这些年,邻居们都翻建了房子,只有我家的老房子低矮陈旧。然而父母却快乐着、欢愉着,种菜种地,为儿女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不到万不得已,不离开老家。这个“万不得已”,我从来不敢多想。

不管怎样,父母能搬来,我们都很高兴。看着簇新的房子以及家具家电,母亲感叹,太舒服了。

没想到,看似简单方便的家用电器,在母亲眼里成了难以征服的拦路虎。

母亲在老家,养鸡喂狗,烧火做饭,种菜种花,像个气定神闲的将军。我们爱吃韭菜肉馅大包子,母亲三下五除二,割一捆韭菜,和一盆面,蒸上一大锅包子,一脸的自豪。可如今,母亲在电饭煲、电饼铛面前,像个无所适从的孩子。我一遍一遍地教她,她总是手忙脚乱,然后一脸无辜地说,咋就不如家里的柴火锅好使呀?      

朋友送我一台迷你烤箱。我烤了两个红薯,用锡纸包好给父母送去。家里只有母亲一人,父亲出去溜弯。怕红薯凉了,我打开锡纸,让母亲先吃一块。母亲说,不急,等你爸回来。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没回来,我又让母亲先吃,母亲再次婉拒。半小时后,父亲回家。母亲拿出一个红薯,和父亲掰开,一人一半。两个老人,满头白发、牙齿稀落,并排坐在沙发上,慢慢地吃着烤红薯。屋里弥漫着烤红薯的香气。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如此吧。

在美国工作的侄女回家过年。看到父亲,第一句话就问,爷爷,谁给你理的发呀?父亲说,你奶奶给我理发,我给你奶奶剪头发。我突然为自己的粗心汗颜。这么多年,我都没注意过这些细节。

周末,去看父母。父亲一见我就说:“你娘早晨起来直掉泪,说在这闷得慌,想家。你有空就多过来,啥都不用买,过来看看就行。我们都岁数大了,见一回,少一回!”眼泪就那么猝不及防地涌出来。

春寒料峭,父亲找来两个泡沫箱子,装土、松土、浇水,种上辣椒、茄子、西红柿种子,开始育苗。父母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秧苗长势。他们眼里,有欢喜,有知足,还有一种叫希望的东西。春风一吹,他们又可以回老家,种菜种花了。

往后余生,都是你——那个叫家的地方。

□田秀娟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