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沈从文的湘西
与爱换爱
往后余生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3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沈从文的湘西
——读沈从文《我自故乡来》
 

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高峰,他创造的湘西世界,是一个凝聚着中国文明和历史、又寄托着一代人精神梦幻的艺术世界。而今正读的这本《我自故乡来》,是沈从文的心灵故乡,展现大师笔下的“湘西世界”。

湘西一直是沈从文心中的“天堂”,生于斯长于斯,从15岁参军起到20岁,沈从文长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对湘西及原始野性的自然生活有深刻的洞察和热爱。笔墨之下,尽是湘西古风,遗韵悠长。《我自故乡来》选自《湘西》《湘西散记》中为人传诵的名篇,共分三辑:流水几何时、苍生何茫茫、湘西明在眼。沈从文笔下的“南国边城”故乡与汪钰元先生的“江岸生活”水彩画完美结合,重现原始湘西世界。文画交映生辉,品读品赏,令人沉醉。

沈从文在他童年的生活记忆里,总是把乡土文化的原始性作为人性美加以描写,认为这种原始性的乡土文化,正因为带着粗犷的野性,才真实地表现了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表现了自然的人性。而他认为自然是人性,只有合乎自然、与自然契合的人性才是美的。

沈从文的文学故乡里,有渡船上等待爱人回来的翠翠,脚楼上守望归人的女子,辰河小船上唱歌的水手,当然还有过柳林岔一程一相思的从文……这正是自然的生命方式所在,即使有所陋习鄙闻,也因为“人与自然的契合”而显出生命的真诚所在。沈从文曾说:“这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庙供奉的是 ‘人性’。”毫无疑问地说,沈从文的这座希腊小庙,就是他构建的湘西,就像寄托“人性”于希腊小庙一样,将自己对纯情自然和心有所归寄托于无比熟悉的家乡。

沈从文是湘西的“乡下人”,也是在“魔都上海”停留过三年的都市人;是西南联大和北大木讷的教授,也是在特殊时期不肯屈服、默研服饰的文士学者。面对“乡下人”这个身份,沈从文内心的“矛盾”定会显露出来,这种游走意味着他必然会向具有特立象征意义的世界倾斜。于是,就有了沈从文时时悼念又不断付诸笔端的“湘西世界”,那是他生于斯长于斯,又细心还原的故乡和精神归所。

通读全书,感觉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于浪漫唯美,一字一句皆饱含诗意,充满了灵动。“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样通透的句子在他的文章中俯拾即是,如汪曾祺所说,“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有着无与伦比的新鲜。

作为普通人,朝赶车流,都是匆匆人群;夜灯辉煌,还是忙碌身影。每当被生活追赶无法喘息,或夜深人静忽觉何以家归,周遭繁华或半生漂泊,或许都会让我们渴望归宿。就像沈从文一样,“恋乡”或许是绝大多数人油然而生的情愫,不管它远在何方,又何所似。沈从文的种种思索,不啻于一首现代文明的挽歌,在欲壑深深的都市,给浮躁者以沉静,给迷茫者以指引。

□张光茫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