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机场回迁居民新家门口逛庙会
小朋友胡同博物馆猜声音灯谜
中外家庭欢庆元宵
非遗传承人讲宫灯工艺
白纸坊居民穿汉服绘花灯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传承人讲宫灯工艺

 

宫灯高悬流光溢彩,雕彩刻画雅致精湛。昨天,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2019年元宵灯会在崇外大街西侧中式庭院中热闹开展。地区居民流连于盏盏彩灯前,猜灯谜、赏宫灯、写寄语,更有非遗传承人为地区居民讲解宫灯历史、制作工艺。

崇外大街西侧畅园中,一盏雕花精致的宫灯高悬朱门间,推门而入,园内悬挂20盏小型宫灯,龙凤呈祥、花开富贵、吉祥如意等花屏图案交相呼应。在雅园、趣园中,艳丽的牡丹、灵动的水仙等灯绘在灯光的映衬下分外鲜明。各园中还设置了动物、字谜等主题的灯谜。

据体育馆路街道居民、宫灯非遗传承人郭燕青介绍,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2007年6月,北京宫灯入选首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又入选了国家级非遗名录。“这宫灯是黄花梨的骨架、玻璃的画屏、水墨的工笔画,漂亮吧。咱北京宫灯工序比较繁杂,包括原木制作、上色喷漆、绘制灯片、印制灯片、灯穗配置等。”郭师傅拿着一支30厘米的红木宫灯,认真地讲解着。

“宫灯的制作过程复杂,材料成本高,一盏30厘米高、酸枝木骨架的宫灯,起价就得千儿八百,寻常人家难得有。我们红灯厂从2010年之后就没什么宫灯的活儿了,现在厂里做宫灯的就我一个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我希望能借本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这一技艺,也希望以后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宫灯,有机会也让更多人体验制作宫灯,共同弘扬传统文化。”

“在传统灯会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地区资源,推陈出新,将宫灯这一非遗项目纳入其中,带动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地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元宵特色灯会负责人王玉梅表示。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