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职教师生同样拥有出彩的机会
和田患儿心中“美丽的大夫”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援疆医生丛晓辉:
和田患儿心中“美丽的大夫”

 

“北京是我的根,和田有我的魂。” 丛晓辉来自北京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现任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2018年3月13日,丛晓辉作为北京市第九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员,不远万里,来到祖国的西部边陲小镇——新疆和田,开展医疗援疆任务。

“在新疆,我认识到了什么是‘芳华无限’,什么是‘任重道远’。”丛晓辉告诉记者,“以前在城市里生活无忧无虑,但是来到边疆看到还有那么多生活拮据的老百姓需要帮助,我们应该把年轻的生命和精力,贡献给祖国的边疆。”

在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儿科工作的这段时间,最让丛晓辉引以为豪的是能够用自己17年来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给当地的患者带去健康,为本地的医生留下技术。

“在我刚到和田的第二周,就遇到了一位鼠药中毒的患者,但因为药物不及时,没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这对我触动很大。”根据这一情况,丛晓辉立即对医院的药物进行检查,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进行评估,对当地患者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

和田市地区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说:“以前我们医院遇到鼠药中毒的患者,几乎没有治疗成功的案例,但是自从北京来的援疆医生丛晓辉到这里以后,填补了这项技术空白,接诊近20例患者,均无死亡现象。”

“我抢救的不是一个病人,而是一类病人;教会的不是一个学员,而是整个科室。” 丛晓辉帮助当地医生制定抢救常规和方案,“手把手”教学,目前地区医院的医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此项治疗技术,真正实现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阿姨,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病,我能叫你‘阿离依戴’(音译)吗?这是美女的意思,你在我心中是最美丽的大夫。”4岁的吐玛日斯·麦提努日是丛晓辉来到地区人民医院救治的第一个孩子。

“孩子真诚的眼神和朴素的语言,我一直记在心里,出院的时候他紧紧地抱着我不肯松手,虽然他不会表达,但我能体会到孩子对我的感情,心里特别温暖。”丛晓辉说,自己还收获了一个维吾尔族的名字“美丽的大夫”,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

在北京和在和田,丛晓辉感受了两种不一样的辛苦:“在北京,我只负责治疗心脏专业的病人,就像一根钉子一样,使劲往下钻,能扎得很深,视野却很窄,但到了和田以后,心血管疾病患者少了,危急重症患者多了,这就意味着,要在专业的基础之上,开阔视野,提高技术,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北京的孩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立马到医院就诊,但这里通常是病情已经十分危重的情况下,才会送到医院抢救,这对我们医疗人员技术和心理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经过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丛晓辉帮助当地医院儿科开设了急诊,为年轻医师进行心电图讲解、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相关知识培训,积极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从医、教、研等多方面提高当地医疗水平,推动儿科医疗事业的发展。

丛晓辉的另一个特殊身份是一名军嫂,其爱人是消防官兵,两人平常工作很忙,平均每周才能见一次。

“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谈起远在北京的家人,丛晓辉感慨地说:“我非常感谢他们,大家看到的所有辉煌和成就,都是因为有他们在为我默默地付出。”

“在和田的这段时间,我的爱人和双方父母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能到边疆做贡献的机会。每次想起他们,我都觉得十分愧疚,身为医者我很荣耀,但身为一个女儿、妻子和母亲,我很不称职,几乎没有时间陪伴他们。”丛晓辉哽咽地掉下了眼泪,但她同时也很坚定:“感谢有这次援疆的经历,这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更是一种历练和收获。”

□本报记者 马超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