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离家的行囊
走近《孟子》 与经典为友
■征稿启事
朝花夕拾 白衣胜雪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9年2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花夕拾 白衣胜雪
——读《鲁迅散文精选》
 

最早知道鲁迅先生,是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三味书屋》。印象最深的是鲁迅书桌上的那个“早”字。据说鲁迅在父亲生病期间,成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一边上学一边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学习这篇课文时,想到鲁迅幼年生活的窘迫,求学的艰难,我们都不免会有些许同情。一些少不更事的孩子,也默默地在课桌上刻写一个“早”字,结果被老师一顿训斥。现在想来,孩提时期真是可笑,一些人就算在课桌上刻满“早”字又怎样呢,成绩还不是搞不好。可见学习也有诸多层次,最难的就是学其精神,而非简单地照猫画虎,糊弄自己。

后来读到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才发现鲁迅的少年时期也并非毫无亮色。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以及泥墙根一带的油蛉、蟋蟀和美女蛇的传说,诸如此类的东西让百草园成为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至于三味书屋,虽然私塾教育相当的枯燥无趣,但师生们一起摇头晃脑读书的情景却非常可爱,寿镜吾先生的严厉也给鲁迅打下了较好的古文功底。这篇散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流畅,清新活泼。作者以时空为线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理。

华中科技大学最近选编的《鲁迅散文精选》既收录了鲁迅先生最具批判性的杂文集《彷徨》《呐喊》,又有充满了回忆与温情的散文小品集《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让我们在领受鲁迅先生辛辣讽刺的同时,又可以领略他对人生的领悟。这些家喻户晓的名篇散文,从《朝花夕拾》到《呐喊》,比较完整地展现了鲁迅先生思想成长的脉络,让读者可以越来越深入地了解人性的病痛和鲁迅先生的感怀。

鲁迅的散文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譬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谈到不知道该怎样来叙述长妈妈这个保姆的一生,不知道她的姓名,不记得她的经历,只知道长妈妈“青年守寡”,劳苦一世,榨干了最后一滴血,就默然地“辞了这人世”。只记得长妈妈懂许多规矩和道理,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讲太平军靠女人退兵的故事,把他带入那神奇的世界。别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的事,长妈妈都能够做成功,这让年幼的鲁迅油然而生敬意。

阿长是鲁迅童年生活中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和勤劳融于一身,是底层劳动妇女的生动写照,曾几次被鲁迅写入作品中。当我们反复品味鲁迅的系列散文,就会发现要想写好散文也不难,我们不妨从关注自身生活和身边人的命运开始,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多领悟,必能有所得。

□彭忠富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