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前,北京将启动一轮校园网上“清查”行动,1月29日,市教委发布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通知特别针对中小学群组立规矩,被教师、家长广泛吐槽的一系列行为将被明令禁止。比如要尊重学生隐私,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点赞,不得发红包;不得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或表扬学生。(1月30日《北京日报》)
家长群本来是家长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交流沟通的平台,老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及时发布一些教学管理的信息,了解家长的一些想法,家长也可以更加方便地向老师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显然,家长群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降低了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成本,也应该有助于老师的工作,适当减轻工作量。
但现在不少家长群已经背离了这一初衷,不少家长群,成了班主任的一言堂,家长与老师的关系已经异化成班主任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班主任说了算,动辄就把有异议的家长“踢出群”。而不少家长,或是不敢得罪班主任,或是有意迎奉班主任,不少家长群成了“马屁群”,满是“谢谢老师”、“老师辛苦”等客套话,而老师如果不回,显得不礼貌,如果一条条回,当然成了不堪承受之重。
显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家长群立规矩已经是势在必行。当然,鉴于老师在家长群里的“角色”,端正家长群的“群风”,让“规矩”落地,首先需要从老师做起,老师应着力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尊重家长,营造家长与老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引导家长群形成互相尊重的氛围,而这,无疑是让家长群回归本来意义的根本之计。
□钱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