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攻心计”带全班高考过本科线
几个月就把科室带到北京二甲医院水平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9年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攻心计”带全班高考过本科线
——记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教师王立涛
 

建班伊始,没有学生排名进入海淀区前15%;两年后在高考时,全班有4人进入全区前15%,排第一的学生考进全区前100名。能带出这样的班级,201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获奖者、北京市第十九中学地理教师兼班主任王立涛靠的不是尖子生云集,也不是“魔鬼”式集训,而是“攻心计”。

用心:常备两本备课教案梳理新旧知识点

走近王立涛的办公桌,能看到桌上放着两本备课教案,一本是以前的,一本是本学期的,上面密密麻麻的小字,重点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这是她对比新老教材、考纲和时政热点后做出的梳理。区级教师进修会,她场场不落保持全勤;从教15年,她年年不断订阅地理期刊;她的微信里,有多个地理学科交流群,与同行及时探讨地理的热点和教学思想。

她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证不掉队。全国“中图版”地理教材课堂现场展示课及录像课评比国家级特等奖,北京市第三届“京美杯”教学论文征集活动市级一等奖等荣誉,证明了她在专业方面的用心。

攻心:舒缓学生焦虑情绪应对高考

2014年到2017年,王立涛带的班不是最拔尖的,建班时没有人进入海淀区前15%,但在高考中,全班近40名学生均考过本科线,其中4人排名进入全区前15%,排第一的学生考进全区前100名,而这个学生进校时的成绩在全区4000名以外,足见“加工”能力之强。“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所有同事的共同努力,不是我一人能办到的。”她在兴奋中保持着冷静。

总结经验,王立涛觉得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平衡好各学科的关系,合理搭配时间,避免“一科独大”。她会组织全班每天午休时主攻一门复习,一周下来就是五门,而不是重点看一门;她教学生利用碎片时间看书……她告诫全班学生,你们要六科“共同致富”,千万别偏科。

她还有一个独到的“法宝”:攻心。“很多学生到了高三也没有多少高考意识,一般过了一模才突然产生压力,情绪急躁,爱发无名火,甚至失眠,导致自己乱了方寸。”对此,教师往往会通过谈心的方式帮学生减压,王立涛也不例外。但她很少在一模后才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而是将之分散在平时,每次大考前后都面谈一批人,一学期下来,全班每个人都能轮上一遍;谈话地点更多选在上操站队的操场,或是课间几分钟的讲台前,声音压低,不至于让别人听清。因为她担心学生一进办公室,就会自然产生抵触和畏惧心理,不利于减压;混在人群中,学生比较放松,容易听进去。

为学生减压的同时,她也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她说越临近高考,亲子关系越容易出状况,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她就通过微信群、家长会、电话等形式,建议家长做好后勤保障和心理抚慰工作,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习,免得孩子接受不了,万一吵起来反而耽误学习。为此,她还把家长群的名字,从“高三X班”改成了“高三X班后勤准备队”。

此外,她在班里树立先进典型,经常为成绩相近、性格相投的学生“拴对”,督促他们以对方为参照,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

费心:班级管理实行小组自治

当班主任就要对班级事必躬亲吗?王立涛并不这样看,她更倾向于“无为而治”。她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把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到校、参与班校级活动、帮助师生、获奖情况等学生在校生活的各方面赋以分值,每名成员的表现量化成分数,计入小组总分,开展小组自治,形成“小组-班委-班主任”的纵向管理模式。

在她看来,小组自治,避免学生单打独斗,更有约束感,增强集体意识。班主任表面上是当助手,实则抓大放小,有更多精力照看全局。

班委有打分权,可以根据规则加分减分。组员有的在这方面丢了分,却能在另一方面弥补回来,不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期末哪个小组获胜,她就自费发奖品,彩笔、订书器、零食礼包……虽然钱数不多,但拿到奖品的小组都欢欢喜喜。

上学期,班里一个总爱迟到的学生突然开始每天准时到校,靠的正是小组积分制,因为迟到将被扣除小组得分。这名学生最初对此无所谓,但真正开始打分后,其他组都在进步,为了纠正他的坏毛病,他所在的小组想出一招:叫早服务。每天早上,组员们轮流给他打电话,让他想赖床都赖不了。看到别人都在为小组排名而行动,他“扛”了几天就再也不好意思拖大家的后腿,不得不按时起床。

在众人共同努力下,小组积分显著上升。这名成员逐渐从被动应对过渡到主动调整,上课变得积极,进入学习状态,成绩相应从中游水平爬升到现在的全班前五名。

入心:寻找契机消除羞涩男孩心防

工作了15年,但王立涛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学生对她的昵称多年以来都是“涛哥”,新带的2018级学生才开始叫“涛姐”,她全部笑眯眯地接受。反而喊她“王老师”,她觉得不如前两个称呼更亲切、好沟通。“为什么叫‘涛哥’呢?”记者不解地问,她眨眨眼,“可能是因为我平易近人,活泼外向、没架子,像个女汉子吧。”说完自己都忍不住乐了。

性格好的她特别爱笑,喜欢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爱把他们分成三六九等。学生这样评价她:“涛哥天天笑嘻嘻的,看着就很阳光。”采访开始前,一个男生走进敞开的办公室,大大咧咧地问:“涛姐,你这儿有瓜子吗?”毫不见外。

在她的眼里,成绩好、乖巧的学生当然招人喜欢,成绩落后、寂寂无闻的学生也会有可爱可取之处,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内心探究本质。

高二分班,从外班来了一个叫小凡的男孩。由于班级自治每个人都承担一项工作,小凡分到了当小组长的任务。任命一下来,小凡就打退堂鼓。开始她以为学生只是客气,没想到中午小凡专程去办公室表达退意,理由是不想管别人也不想被人管。她有点不高兴了,想着“这孩子怎么只顾自己不顾集体呢”。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她重点观察小凡,却发现对方并不如表现出来的那样清高。班级电教设备出问题时他会出谋划策,制作电子相册遇到瓶颈他也给意见,就是不愿走上台展示自己。应该怎么帮他打开心防呢?当她听说小凡去香港参加了一家知名公司组织的编程培训后,眼睛一亮,机会来了。

在全校集会上,她在发言中表扬了班上几个表现突出的孩子,特别提到小凡赴港受训的事。一时间,所有认识小凡的学生都忍不住去看他,小凡既不好意思,又禁不住兴奋。回班后,她又提出让全班学生收集自己在校外的获奖证书上报,用作小组加分项。

寥寥数语肯定,给小凡带来很大冲击。从此,他慢慢褪去羞涩,开始热情参与班级事务,还找到王立涛,主动承担了班刊制作工作,高二其他班的老师聊起小凡的转变都很惊讶。彼此相熟了,王立涛有时逗小凡:“你不是不愿干活吗?”小凡回道:“那不是以前吗!”师生都笑了。

“判断一个孩子不能只看表面,有时候他们的转变只需一个契机,也许就是一句话的事。”王立涛感叹道。也正是她用心陪伴学生度过高中生活,挺过情绪波动期,让他们在高考后绽放出最舒心的笑容。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