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虽然也有很多快乐的回忆,但印象中最深刻的,却是每次不听话的时候,妈妈歇斯底里的怒吼,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早知道就不要生你出来了”“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哪有像你这样的”……这让当时幼小的我觉得自己很糟糕,家人不爱我。长大之后,这种害怕被所爱的人抛弃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依旧伴随着我,我该怎么办?
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小时候,我们曾因为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而被虐的死去活来。很多家长都希望通过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来激励孩子,现在看来,这样的方法也许并不可取,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以后的人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在比较的过程中,父母把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灌输给孩子,导致孩子过度关注外界评价,而无法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孩子会因为在家庭中得不到接纳、肯定、认同,从而导致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孩子会因此产生攀比心理等。
【专家建议】
得到的爱、认同、信任、支持越多,我们就能拥有越多的安全感。可是这些东西都是外在的,不是我们自身能掌控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走出去,去爱、去信任,当我们自己具备了照顾自己的能力、自娱自乐的能力、维持快乐的能力,那时就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安全感,担心、恐惧也就会少一些。
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行动
1.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尝试在独处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断获得成就感。
2.承认自己没有安全感。不要回避它,要直视它,只有当你勇敢地选择直面自己的不完美,并在它跑出来的时候,观察它,分析它,才有可能找到方法改变它,和它和平共处。
3.尝试更加有效的沟通方式。勇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避免猜疑,通过增进双方互动,促进双方了解和理解。每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不一样,生活中遇到矛盾和冲突都是正常的,通过沟通、磨合,才能彼此建立信任、默契起来。
4.必要时,你也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帮助。每周二和周四,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面向全市工会会员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