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太阳下的风景”永不过时
一屉莜面
三国时期统一观念的形成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屉莜面

 

那是我在新兵连拉练时发生的事。

那天一大早,全连每人领了一包饼干,就全副武装出发了。沿着谷底那崎岖不平的碎石路走了二三十里后,一座不高却很陡的山横亘在我们面前,积雪覆盖的山上长满了白桦树,树下面是稀疏的灌木。我们手脚并用地沿着积雪没过脚面的小路往上爬,不时有雪灌进大头鞋里。爬到山顶,我的鞋袜都湿透了,脚冰凉冰凉的。

“看,村子!”不知谁喊了一声。只见另一侧平缓的山坡上散落着几十户人家,这就是我们这次拉练的目的地——二道洼子。

这次的午饭是以班为单位到老乡家煮大米粥、吃饼干。一个走路有点跛的大爷来村里的打谷场迎我们,我们去的这家家里只有老两口,看样子有六十多岁了。两位老人异常热情,大娘不但帮我们熬粥,还往粥里放了盐、油、葱花,并拿出自家腌的菜给我们佐餐。

班长让大爷、大娘和我们一块吃,大娘说他们已经做好了,说着端出一屉吃食来,多半是挺拔直立、浅黄透明如蜂巢状的东西,在蜂巢的旁边堆着一堆和饸饹面一样的东西,黑黄黑黄的,犹如艺术品一般。

大爷看出我的疑惑,告诉我蜂巢状的东西叫窝窝,和饸饹面一样的叫搓条子,都是莜面做的。当得知我们没有吃过时,非让我们尝尝新鲜,看着我们那不好意思的样子,大爷对我们说,我吃腻了莜面,想尝尝你们的饼干和粥呢。

大爷告诉我们:“吃莜面得做到三熟,磨面时先得把莜麦炒熟,和面时用开水把面烫熟,最后上笼蒸熟。”筋道的莜面配上香香的羊肉卤,真是太好吃了。后来我才知道,当地人吃莜面打卤也是改善生活、不常吃的,可那时“聪明的我”还真以为是帮大爷大娘改善生活了呢。

饭后,大爷对我们说:“娃们,上炕吧。”原来大爷看我们鞋袜都湿了,让我们脱了鞋上炕,要给我们烤袜子,看着我们扭捏的样子,大爷突然间严肃了:“我命令你们脱鞋上炕。”原来大爷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大青山支队的一名连长,在一次和鬼子作战中负伤残疾后才回乡务农的。最终没有拗过大爷大娘,我们坐在了烧得热乎乎的炕上。

随着鞋袜的逐渐变干,屋里弥漫起令人作呕的脚臭味,可大爷大娘似乎没有闻到,大娘一边烤还一边说:“唉!娃们可是遭罪了。”他们忙碌的身影触动了我那敏感的思乡情节,我仿若回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大爷大娘幻化成了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不由得眼里噙满了泪水。16岁的王士军突然哭出了声,年龄最大的我想说句感谢的话,却嗓子哽咽发不出声来,我扫了一眼班长,发现他也和我一样眼含热泪。

出发时,我们全班在院子里列队,向大爷大娘行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个军礼不仅仅包含着我们对大爷大娘的感谢之情,更包含着我们守疆戍边的决心。

有人说时间就是磨刀石,许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渐渐忘却。可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在我的记忆里却愈来愈清晰了。

□范向军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