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盘门古城
寻访乌衣巷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访乌衣巷

 

前段时间,我和老伴到江苏南京梅山,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喜欢这首千古名作,并向往其如画的意境和感叹其兴亡之幽情。

乌衣巷据说有三种说法:一是说东晋时住在此巷的权臣王导、谢安两家的族人,都喜穿黑衣服,故此巷后名乌衣巷;二是说东吴禁军“乌衣营”的驻地在此巷,故名乌衣巷;三是《六朝事迹类编》中的故事,说谢安年轻时曾在海上航行遇险,漂至乌衣国被好心人救起,并将其女配给他,后谢安思乡情切,乘“云轩”越洋回建康,到家后,见两只燕子歇在梁上,他随手招之,燕子即飞到他臂上。谢安即取信笺写一小诗系在燕尾,请燕子去乌衣国报平安,诗云:“遇险误到乌云国,玉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出无消息,洒泪归风几百回。”

次年春,这一对燕子又飞回谢安堂前,并衍来一信,信中有诗云:“昔子相逢冥数合,如今暌违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飞雁飞。”谢安悲喜之余,便在堂屋的匾额上题上“来燕”两字,“堂前燕”即由此而来。这三种说法,尽管后者是神话,我宁信其真,它充满了美丽的浪漫色彩。

乌衣巷与夫子庙隔奉淮河相望,虽然它和夫子庙对岸的钞库街近在咫尺,但我刚来南京要寻访它,亦颇不易。我和老伴在钞库街来回走了两三趟,也未寻见。正当心灰意懒时,我瞥见钞库街12号墙门边挂着一块并不起眼的《南京秦淮民间艺术馆》的牌子,门口屏风上有郑板桥手书的《乌衣巷》诗。旁边小伙子告诉我,乌衣巷就在穿过对面马路不远处。

虽然小伙子指了方向,但过了马路,我还是无头苍蝇似地乱转一气,仍然寻不到它。回到来燕桥时,看见三角街口东侧一建筑工地之东北角,有一条小巷,便抢着管它是不是乌衣巷看一看才死心的念头,越过两堆废土,突然眼睛一亮,望见巷口一颓圮的矮墙上有“乌衣巷”三个红漆字。快步跑了过去,在此墙的矮门楣上,看到了“乌衣巷52号”门牌。看来,这已是乌衣巷的尽头。

我一直往东走,走到巷首处的“白露州公园”西大门,竟未碰到一个行人。往回走时,遇一老者,我向他打听。老者热情地回答我种种提问。他说他姓万,世居乌衣巷。他告诉我,上半个世纪留下的老房子,南侧还有一些,已破败不堪,北侧已全部改建过了;现在乌衣巷居民区管辖一千两百余户人家,成了一个包括它附近一些大街小巷的片区。至于那口古井,原在54号门口,前年拆迁53号和54号时,已经填掉,其位置就在52号东面的三角马路边。

一条普普通通街巷的名字,经历1600余年风霜雨雪,天灾人祸而不朽,看来得归功于刘禹锡那首《乌衣巷》小诗。优秀文学作品之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黎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