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边磊)采用石墨烯发热技术,解决了厕所冬季采暖、水路防冻等难题,在有效节电30%的前提下实现公厕“冬季不冷”。记者昨天在东城区雍和宫大街的一处公用厕所看到,提升改造后的公厕不但考虑到使用方便,还增加了隔板等保护隐私的装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记者昨天从市城管委了解到,2019年,本市将800座公厕品质提升改造继续列为市政府实事任务,正在等待市政府批准。品质提升改造主要包括公厕新建、翻建、扩建,加装保温、防冻、除臭和无障碍设施等,提高城市公厕等级达标率。
在雍和宫改造完的胡同厕所记者看到,这里不但增加了污物倾倒口及冲洗设施;而且在厕所蹲、坐坑增加尼龙抗菌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进一步方便老年人、残疾人使用厕所;在全部公厕增设了洗手设施;在面积足够的三类公厕坑位、小便斗间增加隔板、厕间门,增强隐私保护,让居民如厕更有尊严;年内,还将采用“互联网+以商补厕”的形式,为公厕安装感应厕纸机,实现新提升公厕厕纸免费供应……
同时,采取增加厕所天窗、安装低位排风等设施增强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缓解公厕夏季闷热问题;二类以上公厕采用空气置换系统,加强空气交换速率,提升厕内异味排出效率,安装水封和节水型水冲便器等措施,使厕内异味大幅下降;使用感应灯具,无人如厕时降低灯光照度,当有人如厕时灯光自动变亮,达到节能效果等。将公厕墙地拐角设计成微晶石圆弧拐角,减少过去直角缝隙中污渍沉积、细菌滋生发酵不易清洁的问题。针对墙地砖缝隙采用瓷缝剂封死,防止污渍、水渍渗入地缝滋生细菌,形成臭源。
东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厕所改造更加注重与胡同风貌协调。东城区在厕所革命中采取了公众参与式设计法。即公厕改造前,环卫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入户、座谈互动、公开公示等形式,深入百姓家中,了解居民对公厕改造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厕一设计”的要求形成厕所改造设计初稿,再次邀请社区居民、人大代表、责任规划师、街巷设计师等座谈“拍砖”,经修改完善形成正式的设计方案,并在各社区进行公示,充分争取居民支持。改造后的公厕外观与百街千巷整体提升相协调;内装朴素、大方、干净、明亮,让百姓如厕更加舒适。
目前,东城区现有公厕1325座,其中一类公厕198座、二类公厕112座、三类公厕1015座。2018年,以两轴沿线的东华门、建国门、前门、交道口、景山,以及重点文保区东四6个街道办事处辖区为重点,结合北京国际设计周及人大代表建议,开展公厕提升改造工作。现已完成237座公厕的提升改造。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公厕共计20767座,保有量世界第一,其中城市公厕6312座,农村公厕8199座,行业公厕6256座。按照全市2170万常住人口计算(不含行业公厕),万人拥有公厕6.7座,已大大超过国家每万人拥有2.3座公厕的水平,建成区每平方公里分布4.5座公厕,达到居住区每平方公里分布3~5座公厕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