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先后制定实施《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9+N”系列政策、《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总的来看,各项措施落实进展良好,本市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截至10月底,《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确定的136项任务完成131项,剩余5项正在积极推进。“9+N”系列政策全部落实。《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117项改革任务已完成85项,剩余32项加快推进,预计年底能够完成。
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
“真的很省事。”昨天下午3点,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二层税务局窗口前,市民张先生顺畅且迅速地完成了非京籍个人购房个税复核的相关事宜。
据了解,本市营造更加高效的政务环境,让办事人感受到便捷和贴心,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公布2017版市区统一权力清单,除行政处罚外,精简比例达35.9%。2017年以来取消130项证明事项和85项中介服务事项,保留事项均印发全市执行。通过取消压减一批、简化优化一批、整合规范一批,将现有2298项市级审批服务事项精简至1121项、精简51%,区级独有事项精简比例也达半数以上。
涉企证照实现“二十四证合一”,38万市场主体享受改革便利,全面推开“证照分离”,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开办企业环节从原来7个压缩为4个,办理时间从原来的24天压缩到8天,北京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开办企业完全免费的两个城市之一。率先推出小微企业获得电力“三零”服务,办理环节从6个缩减为3个,平均用时由141天大幅缩减到34天。
此外,本市“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快落实。发布实施本市“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任务清单,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改革,预计年底前市区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完成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实现群众办事“一门受理”。预计2019年元旦后,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试运行,西城、海淀、门头沟、怀柔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已投入运行,其他各区综合窗口改革积极推进。
构建“多规合一”等工作机制
昨天下午4点,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四层,市民张彩霞正在咨询关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相关内容。“便捷、高效、贴心。”咨询后的张彩霞这样总结道,“原来办理这个许可证要跑多个部门,需要的周期也很长。现在周期缩短很多天,基本上三天就可以完成相关办理了。”
本市还营造了更加便利的投资贸易环境。其中,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向纵深推进。落实2018版全国负面清单,降低金融、科技等领域外资准入门槛,出台实施关于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意见,97%以上的外资企业设立与变更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1-10月实际利用外资14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构建“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合一”等工作机制,不动产登记实现“一窗办理”,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经世行认定,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办理时限由208天压缩至137.5天,不动产登记办结时间由原来19.5天压缩至9天。
此外,跨境贸易便利度明显提升。推广“单一窗口”,基本实现外贸关键业务全覆盖。加快关检融合,合并124项报关报检申报项目。建立与天津市联动机制,跨境贸易货物从抵港到提离全流程时间实现48小时进口通关。
创新创业环境提升
据介绍,本市努力营造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其中,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布实施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10+3”系列政策,对新能源智能汽车、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产业发展制定“路线图”、亮出“信号灯”,前三季度合计占GDP比重21%的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8.1%,对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此外,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2017年为企业和社会减负约400亿元的基础上,2018年新增减税规模预计400亿元左右。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主动降低对科创、小微、“三农”等企业的信贷成本。提高企业税费便利化水平,纳税次数从原来的9次精简为7次,时间从原来的207小时缩减为142小时。
□本报记者 盛丽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