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30余年专注钻研皮帽工艺
将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在授艺上了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0余年专注钻研皮帽工艺

李金善
盛锡福第三代皮帽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技术带头人
 

上世纪70年代初,19岁的李金善从北京郊区插队返城,分配到“盛锡福”,一心想干当年特时髦的活儿——开车。可当时的盛锡福领导琢磨,剌皮子的李文耕师傅快退休了,正缺个接班人,于是就安排李金善跟随李文耕师傅学起了皮毛手艺,这一干就是38年。

李金善的师傅李文耕,有祖传三代的皮毛裁制手艺。其祖上曾给乾隆皇帝缝制过貂皮大褂,因工艺精湛,得到过乾隆御赐的黄马褂和御笔亲书的牌匾。李文耕虽在“盛锡福”干了几十年,但儿子不愿继承这门手艺,才收下李金善这徒弟。

李金善一针挨一针地缝了3个月皮子,直到缝出来的针脚都跟鱼鳞般整齐,师傅才教他“剌皮子”的绝活。“剌皮子”即皮毛裁制,难在刀法,不同的皮子和款式,得用不同的刀法,有的皮劈开用,有的皮横裁用,有的皮斜用……

李金善接的第一个活儿是给一位驻华大使夫人做紫貂皮帽。剌那块昂贵的貂皮时,他心里直打鼓,“这一刀下去,要是剌坏了,我可赔不起。”后来听说大使夫人戴上帽子特满意,他心里才踏实。

师傅看李金善勤学好问,把看家本事全传授给他了。每年都带他去湖南、内蒙古、东北、河北等地采购毛皮,件件精挑细选,对毛质、皮板儿的要求一丝不苟,一收就是一大卡车。狐狸、水貂、旱獭、黄狼、麝鼠……见得多了,他瞅一眼就知道是什么货色。

经过30多年勤学苦练,刻苦钻研,李金善不仅传承了选料、配活、吹风皮张、平皮、裁制等传统制作皮帽技术,而且将代代传授的传统制作方法融入了现代制帽技术和时尚元素,不断发展皮毛裁剪制作技艺,练就了挑皮、识别皮张、拉皮走刀绝活,使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李金善先后为诸多国家领导人制作过皮帽。2008年、2009年盛锡福皮帽制作技艺相继被评为北京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金善也被评为盛锡福的传承人,先后到上海、杭州、天津以及北京18个区县进行皮毛、皮帽技艺展示,得到了李岚清等领导的接见。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2011年荣获首都劳动奖章。

在传承中,李金善不忘进行创新,比如他创新了皮毛、皮帽裁剪技术,攻克了制帽工艺中刀具技术难点和关键问题,将原来用木棒修鞋的一种刀具裁剪皮毛,改成三种宽窄不一的峰钢刀具,使裁剪灵活快捷,保持了皮子的完整性,不仅改进了传统皮帽技艺,而且提高了1/3的工作效率,还节省资金30余万元。李金善还创新了帽款。近年来,根据市场高端消费需求,李金善设计制作出水貂、水獭、海龙等50余种中高档皮帽,提高了企业产品档次和市场占有率;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开发研制出60公分以上和56公分以下的特殊型号的帽子。

为了更好地传承皮帽工艺,李金善把多年的工作实践及企业独一无二工艺精细、质量上乘的制作水准加以总结,编写出《皮毛、皮帽裁剪制作工艺流程》,促进了制帽工艺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他勤于学习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工艺水平,还发挥传帮带作用,为职工讲解知识和技术要领,手把手提供技术指导,把自己的裁剪制帽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两名徒弟,现在他们均已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在30余年传承皮帽工艺的路上,李金善从来没有停歇,永远在精益求精……

□本报记者 余翠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