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勤沟通多反馈 促进争议迅速化解
调解要“据理力争” 也要“苦口婆心”
劳动争议调解员: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解要“据理力争” 也要“苦口婆心”

王寅
顺义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主任
 

10月底,经过三轮调解,两位装修工人如愿领到了顺义某广告装饰公司拖欠的工资。历时近一个月,全程参与调解,顺义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主任王寅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从2006年到帮扶中心,干了十余年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王寅总结说,这项工作的核心就是为职工维护权益,调解过程中,要“据理力争”也要“苦口婆心”。

“要给企业和职工双方都做通工作,把法律法规讲清楚,具体解决方案还是法律法规说了算。”王寅说,顺义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受理和调解案件,基本原则就是参照劳动法规来执行。目前,中心每个工作日配备不少于2名专门从事法律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接待工作。

按照调解中心近年的案件研判,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重点群体为农民工等外来务工群体。王寅表示,这个群体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对法规不是很了解,不能理性维权。“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调解中心多次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组织公益律师到各工会服务站进行法律宣讲,现场发放劳动权益维护、劳动争议调解手册等相关材料,真正让职工懂法、守法,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据理力争。”

很多时候,调解过程并不是那么顺利。遇到有法不依、拒绝调解的企业,应该如何尽快为职工争取权益?王寅表示,开头提到的山东工人讨要工资的事就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对工人做的工程不满意,企业以“有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工资,并支持走法律仲裁途径。这个时候,王寅先是安抚职工情绪,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重点与律师一起,反复给企业做工作。“第一就是摆明法律法规,企业应支付工人劳动所得,第二,还要苦口婆心,法律之外讲人情。”在跟企业沟通时,王寅诉说了一个情况,一个工人家里孩子生病急需用钱,仲裁时间根本等不起,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企业负责人的理解和同情。经过几轮“车轮战”,企业最终同意了付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王寅发现,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尤其是欠薪案件逐渐减少,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企业境外用工引发的劳动争议、外资企业侵害职工权益引发的劳动争议等越来越多,调解过程中,外资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等因素成为主要难点。对此,王寅表示,工会需要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巩固和落实六方联动机制。

目前,依托六方联动机制,顺义区总工会已进一步建立起劳动争议案件报送制度,对区域内企业实行大规模职工群访事件、突发性群体劳动争议事件应急处置制度,出现以上事件,与其他部门联动,及时疏导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顺义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心共受理和调解案件28件,其中调解成功20件,涉及职工、农民工717人,涉及的企业性质全部为非公企业,涉及资金705.2万元,职工满意率达100%。

□本报记者 张江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