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餐桌上的嬗变
一堂爱的教育课
■独家连载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餐桌上的嬗变

 

人的一生中,经历的事如浩瀚银河里的流星一样,多得永远也数不过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生活中的变化足以写上厚厚的一部书。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餐桌上的嬗变。透过寻常百姓的餐桌,人们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

1978年,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农村处在极度贫困线以下。我们村每家只有几亩薄地,农民一年的生计用度全都押在这几亩地上,赶上老天爷开眼,雨水勤点,粮食就能多收一些,遇到不好的年景,家里的粮食就不够吃。那时我家的主食是玉米面窝窝头,副食是缸里腌的老咸菜。一年四季都是窝窝头配咸菜,白面馒头、带肉腥的炒菜根本别想。小的时候因为活动量大,吃完饭不久就会又饿了。于是,每次开饭前一个小时,我就拿着碗筷早早地坐在饭桌前嚷着让大人快点上饭。爷爷生日那天,姑姑把从婆家拿来的几个鸡蛋用油炒了炒。葱花炒鸡蛋的浓香味飘满了院子。在炒菜的铁锅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锅里黄灿灿的鸡蛋,口水一口一口往肚子里咽。全家人把鸡蛋吃完后,我拿着窝窝头蹲在铁锅旁使劲擦锅底,恨不得把锅底擦透,就着炒鸡蛋的油腥,我又吃了两个窝窝头。

1988年,村子里有了做生意的小贩。炸油条、煮杂碎汤的店面最红火。在这里,有钱的买几根油条、盛碗杂碎汤喝,好不惬意;没有闲钱的,站旁边闻闻味,也是一种享受。我父亲是村里的木工,家里算是有点零花钱,但也很少花钱改善伙食。那时候的钱,真是一分一厘挣出来的,把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钱吃进嘴里,一般人家可舍不得。

这年麦收时节,粮食打了不少,父亲一高兴,买了两碗杂碎汤和一捆油条回家,算是庆祝大丰收。两碗杂碎汤怎够全家五口人喝啊,爷爷灵机一动,把杂碎汤倒进锅里,再兑上足量的水,煮开后两碗汤变成了一锅汤。喝着浮着一层油花的杂碎汤,吃着松软的油条,真是太美了。

1998年,科技种田、品种改良在农村得到普及。种小麦、玉米、大豆已经不再使用自己家留存的种子,每年播种时节,县乡农技部门就会把优良种子送到农户家中或田间地头。除了种子,化肥、农药开始对症使用,农田灌溉基本得到满足。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家告别了吃玉米面窝窝头的历史,转变成可以全年不限量吃白面馒头。

2008年,农村的生活已经得到彻底改变,衣食住行有了质的飞跃。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朋友见面说的最多的就是,改天请你吃饭。这里的请吃饭是指下饭店,请客吃饭成为朋友交往的主要媒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们家过春节就不再在家吃年夜饭了。进了腊月,我会提前在市里比较有特色的饭店预订好年夜饭。其实,老年人还是喜欢在家里做一桌子饭菜,然后全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喝边看春晚。不过,在孩子们的劝说下,这一年,老人终于答应和我们一起在市里的饭店过年。

看着琳琅满目的菜肴,端着红红绿绿的饮品,听着曼妙缭绕的音乐,老人们非常开心,全家其乐融融。

2018年,在吃的方面,城市与农村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了。大家更讲究营养均衡,甚至崇尚素食主义。外卖行业的兴起也不得不提。在城市里,无论单位还是家庭,点外卖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周末在家休息不想做饭,拿起手机点几下屏幕,可口的饭菜就会及时送来。

民以食为天。从吃不饱到吃不了,从种类单一到种类丰富,从喜欢吃肉到追求吃素,这不正是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观念的巨大变化吗?改革开放带给百姓的变化何止在餐桌上,取消农业税,推行新农合,拓宽就业渠道,举国开展扶贫帮困,不断提高职工收入,城乡居民的钱包越来越鼓,出国旅游早已实现说走就走。

相信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会进一步得到保证,人们对生活的满意指数必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张凤坡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