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铁道兵我还没当够”
身体的味道
■独家连载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铁道兵我还没当够”

 

我叫刘武斌,今年刚满60岁,现担任中铁二十二局五公司潼荣高速项目隧道工程调度。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我就参加了生产队集体劳动,修水沟、挖鱼塘……那个年代只要有稀饭吃,有活干,人们就很知足了。1976年,我刚好18岁,抱着去部队学本事的心态,我毅然报名参加铁道兵,这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征兵验收通过后,一列火车将我和战友们送到了河北。那时候我们国家仍处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 “抓钢治国、抓钢治军”的阶段,出于生产需要,我们经过三个月的艰苦训练就被分配到了邯郸的铁道兵钢铁厂。在厂里,我们晚上学习,白天施工,一边训练,一边搞建设、修房建,天天是沉重的体力活儿,但大家都充满着干劲。三年里,由于我踏实肯干,一步步从副班长升到了班长、副排长,还立了功。那个年代,家乡的人知道我参军立功,都非常羡慕,我自己也很自豪。

1981年,我所在部队被整编成某军区的守备师,调到了内蒙古赤峰,支援边防基地建设,我和战友们开始了和恶劣风沙和干旱缺水“战斗”的漫长时日。随后,我跟随部队参与举世闻名的引滦入京工程。

这期间,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1984年“兵改工”后我们也正式加入了中国铁建的序列,处处都呈现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干了那么多年的工程建设,大家对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充满了赞叹与惊喜。过去,咱们国家发展很不景气,机械少,物力不到位,全凭人海战术搞建设,打混凝土大家都推车子,打眼放炮只能上八磅锤,有些车子到不了的地方,全靠人力去扛、去背。其中最艰难的要数大漠电站项目,从河里打十多米的洞下去,抽水很困难,项目成立了架子队,我当时任队长,带着八九十个人24小时连轴转抽水,非常辛苦。现在不一样了,物资设备跟得紧,省了不少人力,进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些年,我参与了大大小小24个工程项目建设,基本上都是国家、省市的重点工程,企业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虽然流了血、流了汗,但我感觉劲头很足,很快乐。特别是当看到全国各地还有老家重庆的交通日新月异,我心里可美了,要知道当年回一趟家最快要43个小时,现在半天就能到家,而且这里面有咱老铁道兵的功劳。

今年,我该退休了,但我还想继续干到工程项目结束,怕猛地退休了不太习惯。我想说,这辈子铁道兵我还没当够。

□口述:刘武斌 整理:华建宇 陈应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