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婆媳
回家的路
■独家连载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家连载
-三线军工建设尘封记忆 工会网上工作通俗演义 -劳动模范家国情怀 网络社会世相百态
(小说)
 

网络舆情掀波浪 工会送暖惹纷争(下)

散会后,宣怀民回到办公室,一个人坐在椅子里,关了灯闭起眼睛,在脑子里对今天的事件“过电影”。

难道,干了“三辈子”的工会老招数,现在不灵了?

如果有一项职业可以祖传的话,宣怀民就算是三代单传的工会干部。他爷爷宣大业解放前就组织闹工潮,领导过一场著名的罢工;他父亲宣汉光是二十世纪50年代的劳模,参加过全国群英会;他则是毕业于中国工运学院,参加工作不久就被南川市总工会当作人才挖走,在市总工会一直干到现在。

作为祖传的工会干部,在他看来,困难职工帮扶是工会的“看家绝学”,“送温暖”更是轻车熟路的“独门利器”。没想到这回在南州区这个小阴沟里翻了船,翻得还如此难看。

他想起,那天在布置送温暖活动的会上,吴启南提出“今年的送温暖活动形式能不能进行一些创新?”市总工会兼职副主席魏兴川不以为然地说:“创什么新?总不至于把送温暖创成送清凉吧?”

吴启南说:“我总觉得,每次都是一个信封,装一笔慰问金。有的地方还安排职工当场拿出来数一数,好让报社电视台拍照。似乎也有点太不照顾受助职工的心理感受。现在电子支付这么发达,为什么不能给职工发一张卡?或者干脆给他们发个微信红包?”

魏兴川说:“就是因为我们多少年坚持不懈,才形成了今天的送温暖品牌。我们送温暖的工作对象是困难职工,有多少困难职工会刷卡消费?有多少困难职工有手机?不要拿富人的生活条件要求他们。”

吴启南说:“老魏,您这话可不对。中国的手机用户超过了8亿人。相反,现在像您这样不用手机、没有微信的人真的不多了。”

魏兴川说:“我不用手机,怎么就没有威信了?我们工会的威信不是建立在手机上,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为职工群众服务上。”

这两个人的“对台戏”基本上是每次会议都能出现的场面。

想到魏兴川和吴启南,宣怀民不自觉地摇了摇头。每次想到他俩,他就觉得有些hold不住。

这两位一老一小,都是不久前工会机构改革中安排到工会的,一个是兼职副主席,一个是挂职副主席。

魏兴川比他大五岁,是南川重工集团公司红光机械厂高级技师,名动一时的“大国工匠”。吴启南比他小一轮还多,是市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在国内互联网领域有一定名声。

如果说人像地球一样有南极和北极,像磁铁一样有N极和S极的话,魏兴川和吴启南就是典型的两极标本,或者说,他们根本就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魏兴川就像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穿越过来的,每天上班都是一身工装,骑一辆快要散架的自行车,车上挂一个帆布包,看上去活像一个包工头,还是揽不到大活的那种。

而吴启南恰恰相反,好像是从未来穿越过来的。衣着打扮新潮就不说了,手机更是换得勤,市面上什么最先进他手上就用什么,前两天还拿着华为的mate10,这两天就换成了苹果的iPhoneX,开的汽车更是另类,一辆长得像个蛤蟆似的smart,目前整个南川市还没有发现第二辆。这车长度只有普通汽车的一半,开起来还挺快。在路边的车位,别人都顺着停车,只有他可以横着扎进去。

这俩人一个兼职、一个挂职,一个老江湖、一个小鲜肉,一个坚持固守传统、一个太爱标新立异,在工作中经常顶牛。他俩来了以后,宣怀民需要用很大的精力用来调和鼎鼐,光这就够他忙一阵子的。宣怀民想到,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工作时间里,除了做工作,还要做人的工作,他就有几分头疼。今年以来,他的“到站”心态尤为明显,以他的年纪,进步基本没戏了,只求在现在这个位置上站好最后一班岗,别惹出什么事来,弄个晚节不保。(连载6)

□关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