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纸婚走到金婚
■独家连载
感恩美好的时代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10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恩美好的时代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这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可是在历经磨难而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却演绎着惊天动地的故事,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末,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孩提时光记忆犹新,偶尔翻开老黑白照片,清一色的蓝衣青布,一套衣裤从大哥到小弟接力式地传承,带补丁的服装比比皆是,只有过年时才能穿上一件新衣服。勤劳的母亲每日辛苦地缝制着一家人的鞋袜,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只有参加学校运动会时才舍得穿,人们的穿着大多服从于劳动的需要,款式不多,色彩较少。一日三餐大多是自己种植的土豆白菜和粗粮大饭。

到了冬季,总是吃不完的没有油星的酸菜。很多商品都是凭票供应,拿着粮本的人们为每月的几斤细粮排着长长的队,只有年节才能吃上久违的“白米饭”。

也不知道“饭店”是什么概念,住宅是父亲单位分的俄罗斯式建筑,几家共用一个厨房,常常被邻家炒菜的香味所勾引,偷上几嘴,招来父母严厉的惩罚。

一家8口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房屋里,晚上温暖的小火炕挤满了至亲的家人,常常因为争抢被褥而发生“战争”。

小镇上道路凸凹不平,铁路站段仅有的几辆“老解放”蹒跚而行,泥泞的道路上行走着匆忙的行人,偶尔有自行车经过,便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如需远行,时速五六十公里的绿皮火车是唯一的选择。劣质烟草的味道充满了整个车厢,过道上和木条座椅下挤满了疲倦的旅客,单调的生活方式送走了我少年的时光,成了永远的灰色记忆……

40年后的今天,我成了一名铁路职工,衣食住行已今非昔比。追求时尚已成家常便饭,人们衣着整洁、款式丰富。餐桌上菜肴丰富,以前吃不上的米饭馒头成了主角,偶尔吃顿粗粮,被称为改善生活,从单纯的吃饱转为追求营养美食。

传统的小平房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一家三口居住在百余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楼房里,再也没有因争一席之地而发生的“战争”。

城市花园和绿化林带到处可见,空气清新、赏心悦目,仿若生活在“人间天堂”。私家车已司空见惯,人们经常谈论着“说走就走的旅行”。铁路上奔驰着朝发夕至的列车,乘坐高铁、飞机出行已屡见不鲜,高速公路星罗棋布,梦中的远方已不再遥远……

40年弹指一挥间,我见证了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为生活在这样的国度里感到骄傲,更对所从事的铁路事业充满了干劲和信心,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王宜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