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学生代表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是个新事物,有现实可行性,有可预见的发展前景,而且表明,工会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平台,值得有条件的工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本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创新民主管理方式,吸纳学生代表列席学校教代会,扩大了教代会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该校工会准备进一步完善这个做法,使之制度化;教代会闭会期间,学生代表意见建议的反馈和回复将等同代表提案处理。
在校大学生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这个话题对许多工会工作者来说可能有些突兀,但它确实已经在政法大学实践有年,而且效果不错。惟其如此,这件事成了新闻,也引发读者思考其中的多重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教代会召开年度会议时吸纳学生代表列席,已经实施9年,并且逐步扩大名额,迄今先后有55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实践。列席不是简单的听会,除了没有投票权,他们可以参加会议的各项议程,包括参与分团讨论,提出意见或建议,甚至连秩序册上都列出他们的名字。可见,校方希望实现重大决策问政于师生员工的态度是认真的,请学生代表列席不是搞“花架子”,而是确实希望教代会更好地体现学校各方面人员的意愿。行政方有了接受民主管理的自觉意识,才会产生这样的列席制度,这是这条新闻的意义之一。
其二,校方态度认真、诚恳,促使列席的学生代表不能把参会当做“儿戏”。事实上,通过列席会议,亲身参加民主管理实践,不仅有利于他们了解学校大政方针的决策过程,有利于在更广阔的层面与教师沟通,密切师生关系,而且有助于他们产生作为学生代表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学会担当,学会参与,学会人际交往,学会表达读书之外的个人见解……这样丰富的实践,对他们而言,无论是在校的学习生活,还是毕业后的职业生涯,都是非常难得的锻炼机会。
其三,大学生有文化、易觉悟,通过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对工会有了比较多的了解,认识也变得更为深入和理性了,这使他们日后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一旦遇到劳动关系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矛盾乃至纠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能够及时想到工会,想到维权。而且,他们还能够成为职业生涯中工会组织最早的宣传和发动对象,甚或可能成为自觉的工会宣传者或骨干力量。
其四,学生代表列席教代会,还使得工会从中发现了推进工作的契机。政法大学工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生代表列席教代会的做法,使之制度化;加强学生代表意见和建议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建设,等同代表提案处理;在保证回复效率的基础上,调查学生代表的满意度,同时加强学生代表的遴选工作,注重学生代表的层次……这些工作,显然已经超出了教代会本身的职能,实际上是学校工会工作的进一步延伸,最终推进的不仅是民主管理,而是学校的整体建设与发展。
吸收学生代表参加学校民主管理是个新事物,有现实可行性,有可预见的发展前景,而且表明,工会也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平台,值得有条件的工会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张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