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她的无私传承“塑”上校园文化墙
李菲: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者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的无私传承“塑”上校园文化墙
——记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理化生教研组组长魏焕娣
 

表彰先进职工,单位往往会采取授予证书、发放奖金,乃至奖励出游等形式,而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嘉奖优秀教师的最新形式是将其“塑”上墙,在整面文化墙上呈现其带徒弟的场景。这位得到推崇的教师,就是该校理化生教研组组长魏焕娣。

备课几乎能背下整本物理书

魏焕娣1987年参加工作,扎根讲台已有31年。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她就喜欢动脑筋,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劲。每一道练习题,她都要试着用多种方法解答,再比较哪种方法简单,哪种学生容易听懂。这种思考方式成为她的工作习惯,带领她快速进入角色。

1994年,魏焕娣随军来到北京怀柔桥梓镇中学工作。面对陌生的初中物理领域,望着台下见多识广的北京孩子,她的心理压力特别大。她没有取巧的法子,就踏实研究初中课本,第一个月就把课本看了三遍,教参通读一遍,备课时将课本教参结合起来再看一遍,几乎背下了整本物理书。哪句话、哪个图片在哪一页她都记得清清楚楚,考试说明和教学大纲也都一一记在心里。

魏焕娣喜欢把比较抽象的概念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解。比如学习磁场时,学生总以为磁感应线是真实存在的,她就将一块磁铁放到学生面前让他抓一抓,看是否抓到类似毛线的东西,并开玩笑地说:“如果有磁感应线,我早就自己买个大磁铁,买个织毛衣机器,做一本万利的买卖了”,学生就这样在大笑中掌握了概念。

2008年,魏焕娣调入八十中学管庄分校。她不拘泥于常规教学,而是不断揣摩中考出题人的心理,编纂出一道道原创练习题,尽量让每道练习题都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新中考改革开始后,她一边与专家学习交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一边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科技馆,引导学生学会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她的引领下,该校中考物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居全区前列,多次出现满分学生。今年,全校选学物理的48人中有11人获得满分,满分率达到23.4%。

学生毕业留言: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

魏焕娣从不以成绩为标准给学生划分等级,因为她不仅想教给他们知识,更要带给他们爱。她会留出5分钟课堂时间,让学生小睡一会,以便提高学习效率;她允许没有吃早饭的学生一边吃饭一边听课;她陪着受了委屈的学生坐在楼道的地板上,听学生倾诉;她指导学生做父母的开心果,黏合夫妻关系;一个学生跟家长闹别扭,每天不吃晚饭,她就在心理疏导时悄悄塞给学生200元,让他买吃的别饿着,学生收下钱抱着她痛哭,她也心疼地流下眼泪。学生李佼蔚的妈妈说,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孩子的幸运,也是家长的福祉。

2018年,魏焕娣的班上有一个女孩,父母离异后由父亲抚养,但因父亲长期出差,导致女孩性格有些孤僻,难见笑容。有一次女孩因为头天晚上学习晚了第二天早上迟到,心里很难受,在微信朋友圈中发了一条消息“我是孤儿”。看到消息的那一刻,魏焕娣心如刀绞,从那天起,每天早晨她都给女孩发一条短信,既叫她起床,又是给一个问候,让女孩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在魏焕娣的鼓励下,女孩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忧伤日益减少。

2018届初三三班学生在留言册给魏焕娣写下一句话:刻在木头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您的名字刻在我们心灵上,这将永存。

把多年经验毫无保留传授给组员

被任命为理化生教研组组长后,魏焕娣开始思考怎样带出一支专业过硬,让学校、学生和家长放心的队伍。她认为首先自己要做到没有私心,真正以学校利益为重,胸怀坦荡。

于是,魏焕娣把多年来的积累毫无保留地呈现给组员;把随时记录的教学随笔交给组员,转化成电子版留存起来;把学生做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练习题的形式总结出来,转给同年级老师……她常说:“你们哪节课来听都行,咱们是一个集体,一块提高成绩!”在传授经验的同时,她也不耻下问,经常向年轻人请教,假期值班时主动代大家值守,还做好吃的送到办公室。

魏焕娣赢得了全组人的尊重与支持。无论布置什么工作,没有一个人说“不”字,大家资源共享,还抢着分担她的任务。判初二期末物理试卷,3个同事把最难判的部分承担下来,把最好判的部分给了她和年轻教师。2016年,她带领教研组获得“朝阳区优秀教研组”称号。

事无巨细悉心照顾俩徒弟

近两年,魏焕娣带的徒弟是刘兴燕和张换换,师徒交流场景正是浮雕文化墙的原型形象。

2014年,刘兴燕从外区农村校调进来。原来的学生底子薄,学校只要求及格率,来到新学校后她的压力很大。只要自己没课,她就进入魏焕娣的课堂听课,或与师傅探讨教学难题和思路。看到她如此好学上进,魏焕娣倾情传授经验,有时会就一类题的解法专门给她讲一节课,帮助她很快成熟起来,教学水平由原来的及格率70%到80%跨越到优秀率85%以上,她也被评为校师德标兵。

在刘兴燕为工作紧张或迷茫的时候,魏焕娣总会安慰她,帮助她缓解情绪,重塑信心;当她身体不舒服时,魏焕娣就从食堂打回饭,端到办公室盯着她吃;一年冬天她久咳不止,魏焕娣就天天煮梨水给她喝;听说她喜欢一个同事的披肩,魏焕娣就给她织了一件一模一样的,披上披肩暖了身心,她明白这一针一线都蕴含着师傅的温度。“魏老师既是我的师傅,又是我的朋友,更像是我的家人。‘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她忘我工作的真实写照。我想说,能够认识她真幸运。”刘兴燕说。

2016年9月,刘兴燕被派到常青藤校区任理化生教研组长、班主任,虽距离远了,但师徒俩依然保持着密切联系,刘兴燕在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经常会向师傅咨询,无论何时何事,魏焕娣总会耐心开导并出谋划策。

带徒张换换后,魏焕娣发现这个新徒弟充满活力,能听她三个班的课就绝不偷一点懒,每个学期都能攒下六七本听课笔记。上面不但详细记录了师傅的教学过程,还写满自己的体会、难点突破方法。魏焕娣很喜欢这个徒弟,就事无巨细地提醒她上课的每个细节,手把手教给她。张换换还结合自己的学情灵活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上学期的公开课得到专家及老师的一致好评。

魏焕娣不但教给徒弟教学技巧,在生活中也细心照顾,把徒弟当成自己的孩子以及忘年交。她给张换换织毛背心,做荞麦皮枕头,买治痘药膏,包饺子吃……连张换换的妈妈都感慨:“你师傅比我把你照顾得还要周到,这下我就放心了。”张换换则动情地说:“我特别怕您退休,怕离开您我都不会工作了。”

2018年新学年前夕,八十中管庄分校落成“无私传承,执着奉献,乐学上进,追求卓越”浮雕文化墙,目的是将魏焕娣师徒共同成长的成功典型精神传承下去。韩希文校长表示,文化墙的16个字既是学校的优良传统,也是精神追求,把这种精神物化为艺术作品,就是让全校师生传承坚持这个文化精神,引领师生发展。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