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造就一支有技能会教学的职工讲师队伍
旅游纪念品为何长了“同一张脸”
别让假陈醋毁了 山西老陈醋的名声
驴友量力而行 更须依法而行
严禁手机进课堂
叫停“不限量套餐”呼唤市场诚信
小区民宿扰民 亟待立法跟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纪念品为何长了“同一张脸”

 

本应为旅游目的地独一无二的纪念名片,却以“同一张脸”出现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同质化”“低端化”甚至“地摊化”成为我国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尴尬标签。记者近期在多地景区采访发现,木梳、披肩、帽子、手串等成为多数景区的标配型“地方特产”,更有甚者,一块一模一样的丝帕,在杭州叫“杭绣”,去了苏州叫“苏绣”,到了四川成了“蜀绣”。(10月8日《半月谈》)

旅游纪念品本应是某地特有的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富有当地的文化历史内涵,有些纪念品甚至只能在当地才能生产。然而,当成百上千个景区都在贩卖长了“同一张脸”的旅游纪念品时,谁还会认为值得购买、值得为“到此一游”留念?据说有人在四川旅游,竟买到了写有“少林寺纪念”的“特产”,这对游客恐怕更是一种忽悠。

不同景区销售相同纪念品,从表面看,缘于那些纪念品缺乏创意。实质上,却是因为景区纪念品以“钱”为本,而非以景区为本、以游客为本。

旅游纪念品长“同一张脸”,不仅会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且不利于推广各个景区的独特旅游价值。尤其是,同质化、低端化、地摊化的旅游纪念品会大大拉低国人的旅游购物消费。

如何让旅游纪念品走出同质化怪圈?各景区要舍得投入人力财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搞旅游商品研发,打造离开本景区就买不到的特色纪念品;各地相关部门应针对地区文化挖掘、文创产品研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文化、版权保护等部门应注重旅游纪念品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会影响旅游纪念品研发的积极性,也会拖累文创市场的发展。□李秀荣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