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餐桌上的小康之路
母亲的燕子
良师益友的典范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良师益友的典范

 

1930年,臧克家投考山东大学的前身青岛大学,考试课目是国文和数学。因没学过数学,臧克家在数学考试中得了零分。国文的作文题目是《杂感》,他只写了三行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他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当时,主持考试的山大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对臧克家的作文大加赞赏,不仅给了98分的高分,还极力向校长举荐,说臧克家的三句杂感有“生活味、哲理味、文艺味”,说服校方最终破格录取了臧克家。

闻一多不仅慧眼识珠发现了臧克家,更重要的是对这位学徒进行了精心培养。在闻一多的悉心指导下,臧克家学着怎样想象,怎样造句,怎样安放每一个字,使自己的诗作韵味更浓,艺术品位更高,一篇篇佳作不断出现。臧克家回忆说:“闻先生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他的办公室,他的家中,经常有我俩对坐谈诗的身影。我每写出一篇自认为不错的诗,便拿去给闻先生看。他常和我一起吸着纸烟,朋友似的交谈着。他告诉我这篇诗的好处,缺点。哪个想象很聪明,哪个字下得太嫩。有时他会在认为好的句子上画上双圈。如果这句话正是我所得意的,我会高兴得跳起来。”

为了鼓励臧克家多写诗,闻一多还主动把臧克家的一些诗作推荐到报刊去发表,对此臧克家说:“我的《洋车夫》和《失眠》以及《难民》等作品,都是闻先生拿去帮着发表了,作为学生,能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自己的诗作,受到的鼓舞和激励该是多大啊!”

1933年,闻一多对臧克家提出,应该出版自己的一本诗集,臧克家面露难色,嗫嚅道:“我一个穷学生,哪有钱作这么大的事呢?”闻一多说:“钱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来办。”闻一多首先自掏腰包拿出20块大洋,还游说王统照、王笑房、卞之琳等诸多师友纷纷慷慨解囊,帮助臧克家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不仅如此,闻一多还亲自写了序言推荐,并提出殷切希望。他在序中说:“克家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希望克家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那时臧克家还是大三学生 ,在校期间就出版了诗集,这在山大历史上实属罕见。

闻一多对臧克家尽心尽力的指导帮助,不是“师道尊严”,而是良师益友,是诗友之间的平等交流,如闻一多在给臧克家的信中所说:“我与克家是心灵沟通的良师和亲切的忘年交了”“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我在青大交了你这样一个朋友,也就很满意了。”

从发现到培养臧克家成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闻一多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是一种无私的、真诚的、无微不至的对学生的爱,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而臧克家对于恩师更是充满了“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直到望百高龄时仍念念不忘恩师,深情地说:“没有闻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几十年里,臧克家直接以“闻一多”为题的缅怀诗文就达31篇之多,这还不包括在回忆录、自传、访谈、题词、涉及闻一多的难以计数的文字。

尊师爱生,良师益友,闻一多与臧克家可以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典范。

□张达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