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殡葬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值得期待
“教科书式避险”具有警示意义
怎样看待 消费结构变化?
在规矩面前抖机灵
谨防“外挂微信” 背后的风险
规范家校群更要化解家校矛盾
“道德贷款” 让有德者有“得”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9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怎样看待 消费结构变化?

 

最近,关于消费水平的话题忽然热了起来。吃涪陵榨菜,骑共享单车,喝二锅头,买拼多多……有人把这些生活细节凑到一起,“拼”出一幅“消费降级图”,意指由于囊中羞涩,有些人不得不降低生活水平,节俭度日。而且,这种观点还有“权威数据”支持——国家统计局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下降了。

然而,仅凭某些现象和片面数据,“消费降级”的观点很难成立。上述数据同时显示,上半年化妆品类销售增长了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这又该如何解释?有媒体问卷调查也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认为,消费结构有变化,但说“消费降级”不尽客观。商务部发言人更回应称,“当前市场出现部分大众化商品销售较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两种观点,大相径庭,孰是孰非?

其实,消费水平是否变化,消费者自己最清楚。在基本生活必需品(如柴米油盐)消费不变的情况下,数一数腰包,支出基本持平就是没变,多花了就是下降。专业说法叫做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上升,生活水平下降;反之则是提高。商务部所指“消费升级”,就是从恩格尔系数处于下行趋势推导出来的。有人不服,也是从自己的腰包对比出来的。

至于非生活必需品,并不能准确反映消费水平。譬如化妆品,档次不同,价格悬殊。如果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回归物品价值本身,这种消费与其说“降级”,毋宁说变得理性、实惠、多元了。

话说回来,尽管需要理性分析消费变化,但对百姓由于某些物价变动引起的焦虑也不可小觑,譬如前些天的菜价。关注民生,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群众购买力,始终是需要政府努力“解答”的课题。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