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学院掌舵人 不离讲台育新苗
老师是第一身份 上课是第一责任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9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是第一身份 上课是第一责任

陈后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上课时他总是手握粉笔,文理交融,挥洒自如;学生评价他说“上过陈老师的课才对得起大学四年”。北京交通大学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国家级电子信息与计算机实验中心主任、教育部电工电子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陈后金教授让学生又爱又怕——爱的是他讲课如行云流水,听起来畅快淋漓,怕的是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节奏和思路。

1989年,陈后金以优异的学业成绩留校任教,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他认为“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可以充分体现人的社会价值”。他每年都教本科生必修课《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基础课,课时远超学校要求。

2008年至2018年3月担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期间,即使增加了管理的重担,他也没有放弃教学。在他的心中,高校教授不管名气多大,老师都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

他教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包含许多数学和物理概念,学生普遍感到难以理解和运用。为此,他融入科研和教研成果,面向时代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呈现的方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系列化的教学案例,并建设了学院第一门“信号与系统”MOOC课程,帮助在校学生和校外学习者网上学习,该MOOC课程每年约有35000多人选学,被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陈后金认为,工科本科生课程应更加注重原理和概念,突出学生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是“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而不是照本宣科讲题型或计算技巧。教师要以自己的学识讲解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讲解为什么引入此知识,其本质内容是什么,如何去应用等。

他提出,在工科教学中,教师应文理交融,运用人文思想去诠释某些工科理论和现象,展现事理之间的相通性,以此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汲取知识的精华(知),在探究中领悟知识的真谛(识),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魅力(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工程素质,造就“知而有识、学而善用”的优秀人才。

在完成好课堂教学之余,他还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游启麟、王天奇等本科生2015年组建比赛团队,邀请他指导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他不仅组织了指导教师团队,还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便携式“盲文电子书”——“盲文点显器”最终诞生,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外奖项,并与盲文出版社签约推广应用。

有学生在教学评教系统中这样写道:“陈后金老师就是我心目中大学老师的样子,他对课程理解深刻,提纲挈领,重点突出,教会我们学习和思考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老师是个超经典的人,我很佩服。他思维敏捷,讲课行云流水,更重要的他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独特理念。”“陈老师的教学已经超越了教学。他用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人文素养,启迪了我们朦胧欲出的思想。他的教学让我们深刻领略了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的精髓,他的教学在教学思维与信号变换之间游刃有余,淋漓尽致,让人难忘!”

从教近30年,他获得了诸多成果和荣誉:主持建设了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主持建设了5门国家级课程,主编出版了3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以及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被评为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4年入选首批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无论走出多远,陈后金始终不忘初心,像最初一样平静淡然。他这样看待名誉:“名师之‘名’,其实只是一个符号和载体,是众多人的积累和支撑在自己身上的体现,我们其实是一个团队。”他最大的成就感,是学生认可他的教学工作并获益颇多;他最喜欢的称谓是“老师”。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袁芳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