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亲历北京公交运营调度之变
医者仁心
阎连科的心灵轨迹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亲历北京公交运营调度之变

 

1999年,我正式与北京公交结缘,成为北京公交大家庭的一员。近20年来,我先后从事过售票员、调度员和管理人员等多个岗位的工作,但给我印象最深、令我感触最大的还是从事调度员的那段经历。从“能掐会算”到“眼清耳灵”,从用纸笔记录到用电脑敲入,伴随时代的东风,公交运营调度也搭上了智能应用的快车。

从手动记录到智能遥控

2000年初,初入公交行业的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脱产调度员学习班。培训结束后,开始跟着104路快车的王静和马宝才两位师傅实习。当时,所有车辆的行车情况都记录在纸质行车记录表中。看着那长长的表格铺满了整个桌面,我不禁有些目瞪口呆:“这得需要用手一笔一画填写啊!”我略有担心地小声嘀咕了一句。

2006年初,我接手了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智能调度的普及。智能调度的普及,将原来用纸笔记录的数据、情况转变为数据和信息,形成后台庞大的数据库。同时,这也是公交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化的重要一步。在领导的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下,2008年之前,分公司的职能调度系统基本普及到位,走上了稳定的运转轨道。

从经验推测到精准定位

对于调度员而言,精准的知道每部运营车辆的位置是采取调度措施的必要条件。因此,经验丰富的调度员能够将两头对发的区间车很好地对接上。我做调度员的那个时代,线路运营秩序的关键在于路面交通状况,调度员要获得路面的信息,多数情况还得靠驾驶员回到站内的口头描述,然后再靠经验推测后续车辆的到达时间。为了防止出现间隔,有的调度员甚至采取了压一至二部车在站内的方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调度员成为“千里眼”的梦想实现了。2008年,为了全力备战奥运会,北京市政府资助北京公交8000部GPS设备,以实现公交车位置的实时反馈。奥运会后,这些设备也随着车辆普及到部分线路中。2015年,集团公司开始在公交车辆上普及安装GPS设备,真正让调度员拥有了“千里眼”,使线路车辆运营状况一目了然。

从目测客流调查到刷卡数据分析

2006年以前,目测客流调查是调度员客流调查常用的一种方法。目测客流调查看似简单,其实对调度员的要求很高,要想目测客流误差率在5%以下,不仅要记清每种车型的座位数,而且还得练就数窗户看站立乘客的估算能力。

2006年5月10日,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正式在北京公交系统使用。一卡通的问世,改变了以往公交票的售卖模式,也为公交客流数据的获取增加了一条渠道。调度员不仅可以实时获得每个站点的客流量,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获得线路乘客的出行规律。这种与时俱进的客流数据获取方式的出现,减轻了调度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为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胡耀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