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只认得我”
把芝麻饼当见面礼
■征稿启事
小工资袋的大变化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工资袋的大变化

 

因为学校要为老师们更换办公桌,各个办公室都是一通的收拾,尤其是后勤办公室,真是把藏了十好几年的东西都倒腾出来了。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工资袋。墨绿色的人造革袋子,大小也就是一张百元大钞那么大,端端正正地写着三个烫金大字:“工资袋”。字的下面还有两排小字:钞票当面点清,用后归还财务。字的上面有个塑料薄膜的插口,里面插着一张便签——是用圆珠笔写的教师的名字。

说起工资袋还得从1996年说起。那年我大专毕业,分配到了小学,开始了人民教师的生涯,月工资是380元,每个月十日左右发放工资。

总务老师一通知要发工资了,大家头下班都乐呵呵地去总务室,等总务老师找出写着自己名字的工资袋,先看看工资表上的数额,顺手从工资袋里拿出钱,点点,“对了!”随后在工资表上签字、按手印,把工资袋放下,高高兴兴地下班回家了。

还记得那时候,我为了攒钱,办有一张零存整取的存折。发了工资的周末,我肯定会跑趟银行,把一部分工资存起来,我还会跑趟批发市场,淘些促销的生活用品,偶尔也会犒劳自己买件应季的衣服。

如此领工资大概到2000年了。随着市区规划的调整,2000年,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并入了桥东区,我才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工资存折,告别了去总务室签字画押、点钱领工资的历史。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工资存折很快又变成了工资卡,不仅能随时网络查询,而且还能直接在超市、商场消费,购物这件事真是分分钟就能搞定。如此,再也不需要我来回跑银行取现金准备购物了。

转瞬20余年的时光,我的工资从三百多涨到了三千多,手机上“嘀”的一声,一条短信提醒通知替代了领工资的开心和热闹。要说购物那就更简单了,就拿我买书这件事吧,再也不需要我跑到图书批发市场或者新华书店才能选书、买书了,有朋友推荐心仪的新书,我只需要点开网络,搜索、下单,付款就更方便了,只需要绑定银行卡,微信网络支付即可。如此,就可以在家等待快递小哥上门送货了。

40岁出头的我,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成长起来的。小时候,一分钱一块儿的什锦糖就是小伙伴们的最爱;上了初中,一毛钱一个的雪糕已经是夏日的日常;上了高中,五毛钱一包的骨汤方便面是我对生活的向往;大学时,一块钱一个的白吉馍是早市上诱人的早餐……时代在进步,收入在增加,我们的钱包慢慢鼓起来了,才舍得去花钱,在消费中体会生活质量的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往日里鼓鼓的工资袋一变再变,华丽变身为一张薄薄的工资卡,这其中的进步与变迁糅合着电子信息的发展、手机的普及、网络的融合,在这一步步的发展中,还带动着我们每个人不停地去认知、去进步,带领我们跟上这个快进的时代。

小小的工资袋,带我回忆起过往生活里的一幕又一幕,也悄然折射出科技、生活和收入的一路变迁。回忆过往,感受岁月的宽厚与温暖;展望明天,期待将来的变化与幸福。

□朱彩娟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