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缤纷文化宫
那时花开
读书与抄书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书与抄书

 

读书十遍,不如抄书一遍。从古至今,文人抄书的事例屡见不鲜。

唐朝的张参作为一个朝廷四品国子司业,经常细心抄读九经。而且非常诚恳地告诉别人,读书不如抄书。他所抄写的九经包括了《易》《诗》《书》《左传》《孟子》等大约十几本书,这些书抄上一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张参说得很有道理,抄书不但记得牢,还可以加深理解。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苏东坡曾经把八十万字的《汉书》睿智地抄写了三遍,而他抄写三遍的目的就是为了通篇熟记此书。他抄第一遍,是抄标题前三个字,因为这时候《汉书》读的不熟,他让人提标题的前三个字,自己再接着背诵。抄第二遍,是抄标题前两个字,让别人提问,自己再接着背诵。抄第三遍,就只抄一个字了,他让人提这一个字,自己接着背诵。实际上三遍书抄下来,苏东坡已经可以将《汉书》完整地背诵下来了。苏东坡能够成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极高的成就,与他的勤奋好学是绝对分不开的。

大作家郑振铎年幼的时候,父亲早逝,家境贫寒,靠着母亲给人浆洗缝补衣物艰难度日。看着母亲日复一日的操劳,懂事的郑振铎跟母亲说要辍学去书局做事,可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他的母亲坚决不让他这样做,又揽到了一份缝制布偶的活计供他读书。当时买不起《古文观止》的郑振铎,硬是用了一个假期的时间,用毛笔一字一句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这部散文教材。后来,郑振铎又抄过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刘知几的《史通》等。在英国留学时,他去伦敦博物馆的国家图书馆读书,那些从敦煌掠夺去的唐变文不让中国人抄录,郑振铎只好先在图书馆里背熟一段,然后再利用出去抽烟的机会凭记忆抄录。那么多的变文,一个人偷偷抄录太慢了,他又求助当时一起留学的老舍和朱光潜等众好友,整整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轮流背诵和默写,终于把流失国外的敦煌宝贵文化遗产完完整整地带回了祖国。这样的抄录实在是大不易和难能可贵的。

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也是最可信赖的好朋友。与书相伴是快乐的,有书可读是幸福的。读一本好书,抄一篇好文,都会让那些觉得无趣的日子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墨香氤氲里,自会有缤纷的鲜花盛开。

□崔向珍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