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朝阳率先试行错峰延时办公服务
深化改革的“探路者”
曼陀罗绘画课让职工踏上觅心之旅
中建一局综合管廊环境智能控制装置问世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7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关村:
深化改革的“探路者”

 

中关村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78年3月,中共中央在京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关村地区广大科技人员立刻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重新燃起科技报国的激情。一大批科技人员纷纷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下海”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此后,中关村历经三个发展阶段。1988年至1999年的1.0时期,它是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民营高科技企业不断涌现。1999年至2009年的2.0时期,它是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在加速发展,但也不断遇到瓶颈。2009年到现在的3.0时期,它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已扩展为488平方公里,北京16个区都有分园,开展了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一系列试点工作。一路走来,中关村探索出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路子,成为改革中名副其实的“探路者”。

体制机制创新:

设专业机构服务成果转化

在中关村,诞生过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第一家无形资产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

先机并不是凭空而降。中关村地区有着北京市乃至全国最丰富的高校资源。高校里经常会诞生前沿性的学术成果,可如何让学术研究转化为实在的成果?北京理工大学进行了很多探索。

2016年初,北京理工大学成立了技术转移中心,并同时注册北京理工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作为其市场化运行平台,中心和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中心主要履行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和作价入股审批和报批等职能,公司则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戴斌介绍说,“我们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行,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在运行机制上,也做了大胆探索,将成果转化收益的10%作为部门经费,包括人员工资在内,均不再单独拨付其他经费。”

“以前学校转化工作分散在不同的部门,转的多少跟自己关系也不大,现在不仅有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还将转化业绩纳入到学院和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大大激发了团队活力。”戴斌说。

为了鼓励和支持教师创新创业,让更多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北京理工大学还提出了“产学研师”合作新理念,建立了“学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教师现金入股”的学科性公司新模式。

2009年,以毛二可院士团队为主创办的首个学科性公司——北京理工雷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将一大批军工技术成果转化为拳头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国防、反恐、安全等重大领域。2015年该公司已通过股权并购形式实现上市。

目前,学校共创办学科性公司15家,转化学校科技成果50余项,技术作价8500万元。理工雷科、理工华创、理工新源等学科性公司的组建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但造福了社会,也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金融信贷创新:

“雪中送炭”助力企业发展

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

“当年,公司创始人回国创业,公司要开立银行账户,辗转几家银行都因为注册资金只有100万元,被拒之门外。后来,北京银行了解我们团队背景和企业技术后,毫不犹豫地为我们开立了账户,那时的我们真的是满心的感动与感激。”忆起往事,海博思创副总经理钱昊难掩激动。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从事新能源行业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智能电网储能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的前沿技术企业。

钱昊介绍,北京银行对他们的企业三次“雪中送炭”。第一次是随着企业初期研发的持续投入,得知资金运转困难的情况后,北京银行为他们提供了留学人员创业贷款100万元。第二次是公司业务迎来爆发式增长,企业的自有资金已无法跟上生产步伐。北京银行又为企业提供5000万元的信用贷款支持,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第三次是在2015年,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春天”,公司订单量增加,产能不断扩大,北京银行开展差异化审批,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让他们拿到了固定资产贷款3500万元。

“北京银行一直致力于为我们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操作和审批的效率也非常高。”钱昊表示,截至目前,他们已获得了北京银行提供的基本账户结算、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银行汇票等全方面金融支持,累计5.38亿元。在给予金融支持的同时,北京银行还给他们对接了很多资源,介绍投资机构、推介产品。

“非常期待北京银行更多地实践金融创新,聚合更多的优质资源共同支持和我们一样的前沿技术企业。”钱昊说。

人才制度创新:

设服务大厅方便外籍人才

人才聚合为科技创新注入了活力。

中关村作为北京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载体,吸引了大量海外归国人员和外籍高端人才聚集于此。如何为他们提供好服务保障,解决他们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位于海淀区双榆树北里甲22号院的公安部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暨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关村外国人服务大厅就是一个服务外籍高层级人才的“窗口”。为配合《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落地,2016年3月1日,大厅正式启动运营。其中,一层是为外籍人士办理签证的服务窗口,二层是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有很多突破。其中,永久居留“直通车”机制、外籍华人认定机制都是首创。而小米公司总裁林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执行院长魏迪、微软公司首席软件工程经理孙国政等也都通过该《政策》取得了在华永久居留资格。

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共受理外国人永久居留申请855人,长期居留许可1904人。“直通车”已为中关村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办理永久居留468人。

□本报记者 陈曦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