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充满希望的村庄
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
人民利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18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充满希望的村庄

 

我所居住的村子名叫泉源村,只因村子里有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河水源自村子上游一眼汩汩而出的山泉,河水源源不断经年不息故而得名。泉源村处于一个四面环山的川道里,这里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生活,平日里除了年轻人出外务工,大部分留守老人一生都看守着各自的几亩薄田自力更生,基本是靠天吃饭。

尤其逢集赶会,那可得要途经荆棘丛生的羊肠小道翻越几座大山到了镇上,才能赶一回集。由于人口稀疏,不能天天开市,因此,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俚语:“369,黑龙口(我们居住的镇为黑龙口镇)。”也就是说,只有在每月逢单数的日子才开市赶集。

每赶一次集市,得大清早就从家里出发。山里人没有什么收入来源,平日里除了种点庄稼外,秋季里的一些土特产可是村民们一笔不小的收入,什么核桃、松子、板栗、柿饼等,每次赶集时就用蛇皮袋子扛着去集市上变卖,换一点油盐钱。回来时再买一些生活日用品,许多时候,年迈的老人们赶个集市就得一整天工夫,回来后累得气喘吁吁。这样的生活,打我记事时起就一直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根深蒂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村被政府界定为贫困村,根据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分别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得不能外出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村里还按照相关政策配备了多名保洁员和护林员,使得部分贫困户成员通过公益性岗位就业,而今村里的山坡绿了,河水也没有污染了……就连曾经走了几辈子的羊肠小道,也在两年前被硬化成了坦荡如砥的通村水泥路。此后,还开通了去往城镇的专线班车,每天往返好几趟,这大大地解决了村民们出行难问题。

为了使全村贫困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仅仅在去年一年的时间里,就对全村百余户贫困户的土坯房实施了危房坡屋面改造和四墙粉白,就连每一户人家的入户路也全部实施了道路硬化,而且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全村参合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并无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由于我们村的包扶单位为广电网络公司,包扶单位还为村里所有贫困户免费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确保每一户贫困群众能够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惠农相关政策。并为村服务中心安装了wifi基站,使得村委会周围的村民可以免费登陆互联网,了解外界信息。

许多年轻人都已经习惯了通过互联网购物,就连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也学会了使用智能手机,不仅学着使用QQ和微信,还学着网上购物看新闻,即使和自己外出务工的子女聊天,也再不用打电话了,而是选择了视频聊天,了却了相互的思念之苦,真正地实现了一机在手,畅享天下。

自从修通了通村路,上门收购和售卖的商贩渐渐多了,老人们再也不用背着蛇皮袋子翻山越岭去集市上卖东西,即使赶集,也是坐着班车去。老人们年纪大了,逛集时顺便去银行领取了自己的养老保险和高龄补贴,带着合疗证买一些慢性病所需的药品,再买一些喜欢吃的食品坐车回来,所有这些,可是他们做梦都不曾想到的,而今却成了事实,好多受了一辈子苦的老人感慨:我活到这般年纪,如今把路修通了,我就是睡到了黄土里,也能欣慰地闭上眼睛了。

我们的村庄早已经今非昔比,村民们早已经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无限温暖,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相信家乡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蒸蒸日上,前程大好!

□陈亮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