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探访黔东北“苗王城”
邂逅导游印心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18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邂逅导游印心

 

去年,在云南姚安县参观龙华古寺,邂逅印心。她是一名导游,个子不高,衣履朴实,声音清脆,神采奕奕。古寺正在修缮,久无雨水,空气干燥,苍蝇嗡嗡作响。她视若无物,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将景点风物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下山后,正要乘车,印心却忽然抱来几本杂志《般若花》,笑盈盈地分赠给游客们。看封面是寺庙刊物,细细翻阅,此刊还获云南省第三届优秀内部出版物银奖。印心,是此刊的首席编辑。

参观古镇时和印心闲聊。原来,真有个感人的故事:印心,一个来自湖南的汉族女孩,因为家境贫寒,受到龙华寺住持的助学捐助。她在长沙读完大学后,感恩对寺庙的捐助和教诲感恩戴德,不远千里来到姚安,当起了古镇的导游兼寺庙的义工,帮助寺庙创办《般若花》内刊,还嫁给了当地一位彝族青年,刚生了孩子。虽然幼子还在哺乳期,她却陪伴我们讲解了大半天,欢喜无怨。看她同当地人用方言熟练地交流,看她风尘仆仆的热情姿态,我对这位女子和她身后的龙华古寺肃然起敬!

姚安在偏远的城郊,经济并不发达。龙华寺常住僧众,一个月的生活费仅600元左右,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印心和我们开玩笑:她坐月子,母亲从老家过来照顾,半个月就瘦了10斤。不是因为辛苦,而是担心上厕所,不敢吃不敢喝,硬生生给饿瘦的(当地传统建筑缺乏良好的排污系统,厕所紧挨着住家,空气浑浊,蚊蝇滋生,改造绝非易事)。可就在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寺庙却常年捐资助学,弘扬佛法。

印心曾是慈善捐助的受益者,如今却成为把青春的晚霞都献给古寺的回报者。她以才学和热情,成为《般若花》的一名优秀的编辑,龙华古寺最热心的义工之一。她落地生根成了古镇的一部分,成为联系佛教内外和联系汉彝的一座桥梁。我问:今后教孩子彝文么?她点头微笑,展望未来,双眸明亮。

临走,她告诉我,佛说的一句话,让我回味良久: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行善不求回报,可一个善举如此美好地于世间传递,真让我心迷神醉。

□王珉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