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东北部崇山峻岭之间,连绵逶迤着一道数百里的南方长城,“苗王城”就隐于长城外的千山万壑之中,被誉为“千里苗疆第一寨”,它集山、水、洞、泉、瀑、峡谷、森林、古树、茶园、原始村寨、军事巷道、苗族风情为一体。游走于此,使人融入秀丽的风景与浓郁的民俗风情之中,怡情、怡趣、怡悦,令人流连忘返。
600年苗疆古城,独具地域建筑风格
从黔东北的铜仁市区出发,乘车约一个小时,便来到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走下旅游车,一座高大的古城楼映入眼帘,上书“苗王城”三个大字。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向城门走去。忽然,城门下擂响苗鼓,七位身着鲜艳苗族服装的姑娘扯起一块精美的苗锦,站在城门洞中,其中的五位姑娘各捧一碗醇香的米酒,唱起动人的苗歌。导游介绍说,这是苗家山寨一种古老的习俗,叫拦门迎客,只有尊贵的朋友来了,才擂响战鼓,唱起苗歌,献上美酒,而客人只有对了歌,喝过米酒之后才能进入城门。我们这些来自北京的游客哪儿会对歌呀,只好唱了句“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并喝过姑娘们献上的米酒,才得以进入城门。
置身于“苗王城”中,处处感受着浓郁的苗族风情。导游介绍说:这座苗疆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苗民长官司驻地。宣德至嘉靖年间经历任苗王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古城原有四个城门,城内有十一条巷道,巷道内有十一道寨,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且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
徜徉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苗王城地势险要,街巷曲折,只要有路,两边就有石墙作为屏障;只要有巷道,就会有龙门和寨门,那些巷道没有名字,也没有路标,又十分相似,陌生人进入寨中很容易迷路,难以找到出口。
苗王城的吊角楼群别具特色,它由五栋吊角楼组合而成,嵌在悬崖峭壁之上,十分壮观。导游说,吊角楼是建在悬崖上的,上吊角楼的时候尽量往里面走,不要靠近外面的栏杆,否则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脚步轻轻地走上吊角楼,自感脚下几分轻颤,小心翼翼地沿着楼梯一步步向上而行,心中虽有惊异,又平添几分惬意。
风雨桥是苗族聚居地最典型的建筑,苗王城的风雨桥横跨于苗王峡谷之上。导游介绍说,据传古时候这里是木板风雨桥,两边有木楼亭阁,中间用木板铺垫,若敌人追兵至此,可以抽掉木板,断掉追兵去路,具有战略防御的功能。而今是苗族青年男女“赶边边场”(唱情歌、谈恋爱)的地方。走在风雨桥中,向下而望,苗王河呈曲蛇形线将景区一分为二,两岸草木葱葱郁郁,独具特色的苗家民居被绿树所掩映,恍如世外桃源。
苗族欢歌载舞,情动苗寨醉煞人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苗王城的人们尤喜欢载歌载舞。正当我沉醉于浓郁的苗寨风景之中,忽然听到从不远处传来鼓乐声,寻着声音,来到一个宽阔的广场,这里正在举行苗族风情歌舞表演,这可是难得一见的,于是席地而坐,尽情地欣赏着这曾在电视节目看过的苗族歌舞。
舞台上,十几位苗族姑娘正在表演歌舞,最吸引眼球的是她们服饰,头上戴着用布帕缠得高高的筒状帽,身穿绣有精致图案的上衣、统裤,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最昂贵、耀眼的是满身挂满的银饰,闪闪发亮,叮当作响,宛如乐器,尽显姑娘们的婀娜多姿。她们舞步轻盈,欢快,歌声悠扬、悦耳。
歌舞表演一个接着一个,花鼓舞、苗狮舞、打花猫、八人转转秋,演艺精湛、趣味横生,而更吸引,更有刺激感的是“上刀山”表演。
广场的一隅高高地竖立着一根长约20米的木柱,纤绳上五颜六色的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木柱两侧按等距离安插着数十把锋利的刀子,刀口向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登天的独木梯。走近细看,冷银色的钢刃闪着寒光,令人头皮发麻。这是苗族人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苗族众多的传统体育中最为惊心动魄,最令人不可思议,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表演开始了,伴着鼓乐声,一位苗族小伙子和一位苗族姑娘赤着脚,一步步登上“刀山”。当小伙子登到“山顶”时,相继表演了“金鸡独立”、“顶天立地”、“单臂吊刀”、“倒挂金勾”、“百猿出洞”等各种高难度,惊险刺激的空中动作。观众惊呼声不断,而那小伙子和姑娘却神态自然,若走平梯。
苗王城,美丽的自然景观、瑰丽的民族文化与厚重的历史,给人一种深深的感染力,所以被誉为“苗歌之乡”、“苗鼓之乡”和“民间绝技之乡”。
寻游于苗王城的古巷、曲径、青山、绿水间,看小桥瀑布,闻鸟语花香,听苗寨山歌,品苗家米酒,给人一种穿越与梦幻之感。
□户力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