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由钱包说开去
父子书
人民利益
■征稿启事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子书

 

父亲生于1948年,病殁于2004年。父亲21岁那年生我,24岁那年生了二弟,28岁那年生下小弟。父亲这一生已和我们三兄弟活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由我们父子四人共同创作的。

书的封面,是一幅父子四人同乐的图片。年幼的小弟被父亲双手举过头顶,父亲的眼里深含着仁爱、期盼,他又有了为人父、再添男丁的喜悦,期盼小儿子快快长高长大,超过他的身高,超过他的学识,超过他被这个世界认可的生存本领。小弟在父亲强劲、高高地举托下,仰望蓝天,感受被父爱托举的幸福。而我和二弟正羡慕地站在父亲一左一右的脚下,在我俩幼小的心灵深处,已储藏了父亲也是这个年龄段的托举之爱。有点怕,又希望父亲多来几个空中抛。

迫不及待地翻动这本书的正文。内容丰富极了,记录着孩子的初成长:二弟与父亲的第一次玩游戏。二弟将父亲当马骑。在狭小的房间地上,父亲四肢着地急促奔驰,按照儿子的要求一个腾飞跨越,父亲的前额重重地撞上床腿,为了继续表现英雄骏马,父亲忍受巨痛,二弟在父亲背上发出一阵又一阵开心的笑声。后来,父亲头上的这块鸡蛋般大的包直到二弟长到十岁时才完全消退。

少年儿子与父亲这一章节记录着我那年与父亲的一次走夜路。那晚在外婆家吃了新屋上梁喜酒后,父亲领我回家。半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父亲毫不犹豫将自己的大棉袄脱下,罩在我的头上。大棉袄从头至脚裹住了我的全身,我几次不安地问父亲:你身子淋湿了,会不会感冒生病?父亲说:不怕,不怕,我是大人!结果一到家,父亲便喷嚏连天,因受寒,父亲头痛高烧好几天。

青年儿子与父亲这一章节记录着小弟第一次斗胆与父亲顶嘴。小弟突然发现,一向自信有加的父亲那一刻在他面前将头低垂着,他的心被刺痛了,可又不愿意向父亲认错,他还装着满腹怨气的样子逃进自己的房间,将房门重重带上,从里面上了闩。睡到半夜,他起床开门小解,猛然发现黑暗里还坐着一个人。堂屋灯是父亲摁亮的,父亲眼圈浮肿,正用一双不安的眼神望着他。他再无法装扮了,哑着喉咙说:“爹!我没事……”

壮年儿子与父亲这一章节记录着我和妻子漂流在外乡打工,每月都能收到父亲寄来的家信。尽是一些生活琐碎的事,而我和妻子都饶有兴趣地读,仿佛正和家乡的他们在一起吃饭、睡觉、起床,一起去田间拔草、种豆、牧牛,一起去串门、走亲戚……在这些信中,父亲把他平日不能与儿子、儿媳直接口头要说的话,都在这一方方纸上淋漓尽致表达出来了。父亲说:“我儿、媳,你们辛苦了,在外一定吃了很多苦!”“我很是想念你们,不知你们现在外地过得怎么样?”“你们不要舍不得吃,在外要吃好些。等你们春节回家,看你们瘦了,我会难过的……”

这一章节还记录着我与妻子在外打工十余年,这一年春节回家,听母亲告诉我,父亲眼神越来越不好了,但为了给我们写信回信,父亲特意将一只高脚四方凳搬到屋外瓦檐下,就着外面的亮光写信。写一封信,总要花去半天时间。

我品读到这儿,忍不住泪流满腮。儿时的记忆非常顽固,它完全镌刻在我记忆的胶片上,只待某个夜晚梦境将它投放。父亲那年“去”了,留下这本厚重的父子书。以上列举的,只是我们三兄弟与父亲一生相处光阴里的几个片断。那一幕幕,在我们眼前闪现、回转,构成了这本书的厚实、凝重、情节起伏跌宕。

如果这本书有后记,应该这样记:我们父子一场,千般情、万般爱,永远值得书写。

□杨松华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