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在北京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与2016届、2015届基本持平。其中,2017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1%,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6月12日中国新闻网)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底,全国共有技工院校2545所,其中,技师学院434所,在校生322万人,就业率达到97.4%,骨干院校就业率达到100%。如此语境下,2017年高职高专就业率达到92.1%,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再次释放出了积极信号: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是当前和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且前景广阔。
可见,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缺失、弘扬“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换言之,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是高考进行深度改革的一个契机。具体来讲,尽早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就是现行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实现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两者并重,协调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未来发展的模式。
事实上,高学历并非代表高水平和高能力,特别是在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高学历都是通过“考”出来的,其考试成绩是难以同工作能力成正比的。更何况,一些职业院校,是专门为用人单位定向培养员工的,虽然在学历上低了一点,但却学到了一技之长,因而在就业上少了许多竞争,走的是一条捷径。因此,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应成为高考“两种模式”的必然选择。□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