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休假“共时化” 倒逼带薪休假
对“不美腿照”不能止于感动
扶贫不等于 给钱给物
将“信用之网” 织得越来越密
低头族专用通道
对网红商品热销须念好监管经
“私人影院”不能 成盗版放映温床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6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不等于 给钱给物

 

精准脱贫是党中央明确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媒体常见有关各地扶贫报道,往往都是投入多少资金,建设若干工程。看多了,不免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日前,工人日报报道,黑龙江省总工会对照需求清单,把劳模企业家请进了对口帮扶村,他们带去的是比资金更重要的东西——项目、技术和市场。就是说,请劳模企业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条件,帮他们出谋划策,确立生产发展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并且负责市场开发,称得上“一条龙”服务。这样的扶贫,诚可谓“精准”“给力”,值得借鉴。

发生贫困的地方、人群,并不都是因为缺钱,或者说,缺钱只是表象。给钱、给物可以解决一时之忧,但“救急救不了命”。钱花完了,物用尽了,结果还是一个“穷”。即使盖了新房子,修了“致富路”,缺乏生存能力,没有发展根基,依然可能继续“困”。要彻底告别贫困,必须使贫困地区、人群具备长久生存、长远发展的条件和能力。从当地实际出发,确立适合其条件的生产发展项目,帮助贫困者掌握“养家糊口”的一门技艺,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并且帮助他们把生产出来的东西卖出去,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扶贫,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输血不如造血”的道理。

工会参与扶贫,比起政机关、企业,似乎缺乏手段与实力,其实不然。工会与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有密切联系,这就是宝贵的资源,甚至是花钱买不来的。工会把他们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带动和引领扶贫对象劳动脱贫、勤劳致富,与给钱给物不能同日而语的。正如黑龙江省总的同志所说,“通过劳模作用的发挥,实实在在做几个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项目,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给村民带来实惠”,这才是“硬道理”。

□一刀(资深媒体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