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班族如何保养肠胃?
初夏来临,防“湿”很重要
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返回京工网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5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夏来临,防“湿”很重要

 

依据气候规律,从五月中旬开始,开始步入夏季。此时,沿续了春季的“潮湿”特点,降水也比较偏多,常常给人们一种湿淋淋的印象;又因为随着气温的升高,大气对流活动越来越频繁,而在雷电、降水之前,气压常常较低(尤其是午后),给人一种憋闷的感觉。初夏时节,很多人也选择在这个时段旅游和健身。此时,一定要关注空气中的“潮湿”,所谓“夏季养生须防湿”,其实从初夏就要开始。

从现代保健学的角度,在初夏容易出现的“高温高湿”、“湿热交加”的环境下,人体难以通过水分蒸发而保持热量的平衡,于是就出现体温调节障碍,常常表现为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症状。在初夏的阴雨天气下时,人体内的松果腺素分泌较多,引起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浓度相对降低,加之空气中的负离子数量较少,气压较低,人们也会出现无精打采、头昏脑胀、胸闷气短等症状。

初夏时节如何防“湿”,下面的建议可以参考:

(1)初夏时节阴雨天或雾天要少开窗户,而当室外艳阳高照时,要适当开窗通风,居室内可安放部分祛湿剂或干燥原料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

(2)出现“高温高湿”天气时,可使用空调的降温、抽湿的功能,将气温降至18—20℃、相对湿度降为50—60%;

(3)初夏穿衣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湿能力面料(如全棉)制成的宽松服装,要经常晒被褥,勤洗澡,勤换衣;

(4)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使得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这些食物有绿豆粥、荷叶粥、小红豆粥等;

(5)要避免外感湿邪,万一在室外涉水淋雨,回家后可饮服姜糖水,如有头重、身热等症状,可服用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霍寿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